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自動車撞死人 還敢說無人駕駛更安全嗎?

王凡 綜合報導
2018年3月21日

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一輛優步(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死了一名行人。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性的質疑,可能對新技術的推進產生深遠影響。

USA selbstfahrendes Auto von Uber in Pittsburgh
資料圖片:優步在匹茲堡的自動駕駛汽車圖片來源: Reuters/A. Josefczyk

(德國之聲中文網)事故發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坦佩:一名女子周日被一輛處於道路測試中的優步自動駕駛汽車撞傷後不幸身亡。事故後,優步立刻叫停了所有對這類汽車在鳳凰城、匹茲堡、三藩市和多倫多的道路測試。該測試已經進行了幾個月。

據美聯社援引警方稱,事故車輛是一輛沃爾沃。事發時,有一名司機坐在駕駛員位置,但該車當時處於完全自動駕駛模式,車速在64公里/時左右。49歲的赫茨伯格(Elaine Herzberg)正推著自行車在行人穿越道外走,她被撞受傷後被送往醫院,之後不幸身亡。

目前事故仍在調查中。當地警方表示,有關部門還沒有得出事故責任結論,但呼籲人們使用行人穿越道。

敏感的時間點

據路透社報導,這次事故發生的事件點非常敏感。上周五,優步和Alphabet旗下的汽車子公司Waymo剛剛致信美國參議員,敦促他們在未來幾周批准全面的自動駕駛汽車法案。當前法規的假設前提是汽車由持有駕照的駕駛員掌控,而自動駕駛的推廣要求現有的安全法規得到重大修改。

報導稱,這宗致命事故可能導致一項尚待國會通過的加速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法案遭到進一步推遲或者修改。由於一些民主黨人以安全疑慮為由加以反對,該項法案的進度目前已處於停擺狀態。

自動駕駛車的公眾形象受損

對於該行業而言,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了。畢竟,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自動駕駛汽車的法學教授史密斯(Bryant Walker Smith)對美聯社說,自動駕車汽車的公共形象將被這樣的事故所定義。他表示,儘管這有可能是技術以及車上後備司機的過錯,但也有可能結論是: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事故的發生。然而無論是哪種情況,這個事故都會破壞該技術的形象,導致美國政府以及各州收緊條例。

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4萬人死於交通事故。2016年,超過6000名行人被撞死。帶有頂部雷射、前端雷達、光學相機和複雜電腦系統的自動駕駛車輛被官方宣傳為減少交通事故的辦法。美國政府表示,94%的交通事故是人為錯誤造成的。而自動駕駛汽車不會醉駕,不會疲勞駕駛,也不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

當然,自動駕駛汽車並非沒有缺點。史密斯說:"對於自動駕駛,我們應該關切;對於人類駕駛,我們應該恐懼。"

並非首次事故

在美國,聯邦政府為要測試自動駕駛車輛的公司提供自願性指導方針,將具體規定的空間留給各聯邦州。加利福尼亞等州的管制相對嚴格,要求製造商報告測試階段所發生的任何事故。截至今年3月初,該州機動車輛局收到了59份此類報告。密歇根州、亞利桑那州等州則採取了放手的態度,希望能通過新技術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無人駕駛比薩餅送貨車

01:0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亞利桑那州沒有針對事故報告的要求,該州州長通過寬松的規定將優步公司吸引到該州。截至目前,已有數百輛安裝著自動駕駛系統在該州上路。

這次事故並非優步自動車測試中的首次。在2017年3月,一輛優步SUV同樣在坦佩發生事故,整個翻到一邊。那次事故沒有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據報導,那次事故的原因是另一輛普通車輛的司機違規。

這次的赫茨伯格事件是首例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汽車發生撞人致死事件。2016年,特斯拉Model S在自動巡航狀態下曾發生過一起嚴重車禍,導致特斯拉車司機當場身亡。

中國的現況

很多中國公司也在研究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例如,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就有自動駕駛部門。《紐約時報》在去年12月報導稱,中國政府在該市場上發揮著主要作用,授權百度經營公共交通,同時一直在投資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研發。

不過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方面,比較美國、德國等國,中國對自動駕駛汽車公開測試與營運的規定一直比較保守,禁止在高速公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也在2017年夏天乘坐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而吃了罰單。

這一情況近期有所變化。2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等部門發布了《北京市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能力評估內容與方法(試行)》等文件。根據新規,在中國境內註册的獨立法人單位,可申請自動駕駛車輛臨時上路行駛。而李彥宏更是在吃罰單後不久透露,百度將早在2018年7月實現自動駕駛汽車量產。

可以想像,在不久的未來,中國也會掀起一場關於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的討論。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