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自由化文化政策的訊號?

2003年7月1日

星期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2周年前夕,負責文化宣傳和意識形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對人民日報發表講話說,作家、畫家和演員應該擺脫錯誤理解的馬克思主義教條。

北京一名出售報刊書籍的攤販,據說書攤下總有禁書在等待買主圖片來源: ÂP

他號召文化工作者創作更好、更美的作品,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李長春的講話真是一個表明中共將執行自由化文化政策的訊號嗎?

政治專家們評論說,李長春的講話是為了應對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好萊塢和外國媒體在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由於李長春的講話是內部講話,並沒有公開發表,所以無法精確知道中共對文化自由創作的寬容程度。根據「六四」以來中國十餘年文化政策的演變過程,大致可以歸納為「無害即可」四個字。

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是有害?什麼是無害?標準在哪裡?黨理解的無害首要是對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地位無害,任何作品不能挑戰黨的領導,不能醜化黨的領導人,否則就有顛覆國家之嫌。其次,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也是一個標準。黨不能允許任何新聞報導「破壞」社會安定,所以工人抗爭、市民反對官員腐敗等群眾示威活動絕對不能見諸報端。對「非典」疫情的掩飾隱瞞也正是這一政策的結果。

那麼剩下的是否都是無害的題材呢?也不盡然!近幾年來,中國銀幕和熒屏上滿清大辮子橫飛,應了當年偉大領袖的一句話: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統治了舞台。也許,這是中國劇作家的無奈:罵皇帝不等於罵國家領導人,重提清朝官員腐敗不等於批判當今時政。不過,要看該作品在觀眾中的反響如何,反響強烈,就有可能是借古諷今,遭到封殺。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最近停播也許正是犯了這一大忌。

如此看來,真正無害的題材只有生活瑣事、兒女情長了。發展態勢表明,在文化領域,中共已無意再奢談什麼「時代的主旋律」。在改革開放中長大的一代人,親身體驗的社會陰暗面太多了,共產主義的說教早已暗淡無光。李長春所說的「擺脫錯誤理解的馬克思主義教條」看起來只是對現狀的歸納總結而已。

不過,擺脫馬克思主義教條並不意味著放棄黨的領導。香港中文大學的科學家吳國光說,電影和其它文化媒體如果涉及到政治題材,仍然會受到嚴格的檢查。實際上也是如此:在「非典」爆發、國際社會批評中國政府的訊息政策後,一段時間內,黨對媒體控制有所放鬆。現在人民「戰勝」了「非典」,黨也「戰勝」了媒體。六月份,黨又加強了對媒體的控制。遭到處分的報刊除了一向大膽的南方周末外,還有財金雜誌,戰略與管理等。它們的罪過之一是報導了黨的宣傳部門沒有批准報導的上海金融腐敗案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