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自由與寫作"-獨立中文筆會香港頒獎

2011年7月23日

7月23日,獨立中文筆會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了頒獎典禮、"獨立中文筆會成立十周年及國際筆會九十周年"座談會、"自由與公民寫作"討論會等活動。多位中國知名作家與會。

Die Preisverleihung vom chineischen PEN 2011 in Hong Kong am 23. 7. 2011; Teilnehmer auf dem Foto (von links): Meng Lang, Zhang Tiezhi, Bei Ling, Ma Jian, Gao Yu und Yefu; Copyright: DW/Su Yutong
獨立中文筆會在香港中大的頒獎活動圖片來源: DW

正值香港書展,熱鬧的香江迎來海內外的很多作家及出版人,獨立中文筆會也於7月23日,舉行了第八屆"自由寫作獎"、第六屆"林昭紀念獎"、"第一屆劉曉波寫作勇氣獎"(以前為"獄中作家獎")頒獎活動。在頒獎活動後,還舉行了"紀念獨立中文筆會十周年和國際筆會九十周年"座談會及"自由寫作與公民社會"討論會。

目前正在台北文化局駐市的中國流亡詩人和作家貝嶺、旅居英國的作家馬建、美國筆會自由寫作和國際項目主任拉蕊‧賽姆斯(Larry Siems)、台灣評論家和作家張鐵志、香港詩人廖偉棠、中國獨立作家野夫等人參加了頒獎及系列討論活動。

獨立中文筆會的會長廖天琪表示,此次會議儘管內陸有多人被中國當侷限制未能參會,但仍有十餘位獨立中文筆會的作家突破官方的阻撓到來。另外獨立中文筆會近一兩年來逐步走向國際,中國作家通過筆會的橋樑將好的作品呈現給世界,也向世界昭示不自由的寫作環境中的一種堅持態度。而國際筆會也遺餘力的對中國作家給予關注和支持。

"獲得林昭獎,感覺找到了思想的源泉"

第六屆"林昭紀念獎"的獲得者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自2010年10月份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崔衛平就被中國當局噤聲,包括禁止到境外參與各項活動和進行學術交流。此次她亦不能到場領獎。

旅英作家馬建作為此獎的頒獎嘉賓,首先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他表示:"今天崔衛平獲這個獎我非常高興,頒獎詞也是我寫的,她沒有到達這個會場也證明我們這個獎頒對了,因為在那樣一個把她限制得很緊密的環境下,她依然能堅持獨立思考,寫出對中國社會和人權,比如《零八憲章》和劉曉波入獄等有所反映,她能充分代表一種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念,我很高興,她在政治學等方面也有很強的思考意識,她的這種意識也一定會影響到很多中國的知識分子。

在頒獎活動上,馬建也代崔衛平朗讀了她發給主辦單位的答謝詞:"她說能夠和林昭這樣的前輩站在一起,能夠獲得'林昭紀念獎'有一種歸屬感,感覺找到了一種思想的源泉。"

目前就職香港陽光衛視的中國新媒體人北風代崔衛平領取了該獎項。德國之聲採訪他時,依然能感受到他由衷的喜悅:"我感到很榮耀,因為能代我很尊重的師長崔衛平老師來領這個獎。我感覺崔衛平老師獲得這個獎是實至名歸的,因為她的姿態、她的不卑不亢、她的批判精神,她還有一種優雅的生活姿態,這就給未來的抗爭指引了一條很有意思的道路,就是讓自己過得自在而充實,保有這樣的姿態去批評才能更有力度。"

文學的自然屬性就是"自由"

2010年1月,中國獨立作家野夫的作品《江上的母親》獲得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此次他獲得了獨立中文筆會第八屆"自由寫作獎",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他強調文學的自然屬性就是自由,但在現今在漢語的文學創作領域還需要有一個'自由寫作獎'來鼓勵寫作者,這本身是一件很讓人心痛的事情。

他說:"漢語是一種最古老的語言,這種最古老的語言還不能抵達其自由書寫的本源,這是活在21世紀的一種悲哀,今天我能獲得這樣一個獎,是意料之外的鼓勵,內心也傷感,我們用幾代人的故事,一種真實的書寫並不意味著我的寫作有多麼好,只是我把我的家世寫出來了,雖然在中國還有比我們家庭更淒慘、更悲傷的故事,但很多人一直隱忍著,沒有書寫而已,假設我們處在一個真正的可以自由寫作的時代的話,中國人會誕生很多偉大的作品。在眼前我只不過是一個率先開始澄清歷史的寫作者而已。"

頒獎儀式和討論活動落幕,作家的筆下更深遠的世界還在延伸,"自由寫作"也成為當今中國寫作環境中,獨立作家最為真實的訴求。

作者:吳雨

責編:嚴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