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與病毒共存」vs.「你死我活」

2021年8月9日

中國抗疫措施是否繼續以社區封閉為手段、感染清零為目標?中國新一輪疫情引發「如何對待這一病毒」的討論。

面對各種變種的出現,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還能奉行多久?
面對各種變種的出現,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還能奉行多久?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7月29日在微博上表示,「南京疫情促使全國經受壓力測試,為未來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思考」。

他認為,疫情不會短期結束,可能長期也結束不了。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

至於怎樣共存,張文宏寫道,「未來中國選擇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證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實現與世界的互通,回歸正常的生活,同時又能保障國民免於對病毒的恐懼。」

他認為,中國應該有這樣的智慧。

最新一輪疫情是在中國國內疫苗施打已超過17億劑的背景下發生,這一點與一年半前毫無疫苗、也缺乏對新冠病毒認知的情況有很大變化,然而,抗疫措施仍然以社區封閉為手段、感染清零為目標。民間發問,為什麼要接種疫苗呢?張文宏的文章是尋求擺脫國內防疫困境的一種解答。

南京7月20日出現疫情後進行了多次全員測試圖片來源: Dongxu Fa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零容忍難持續,百密必有一疏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的衞生經濟學家陳希支持張文宏的觀點,他日前對美聯社表示,:「我不認為『零容忍』可以持續。即使你能封鎖中國的所有地區,人們仍然可能會死亡,而且更多人可能是因為飢餓或失去工作而死亡。」

2019年底到2020年初,中國因為疫情封鎖大部分地區,切斷了總共6000萬人口的交通要道。中國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但這也造成中國5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直到北京在2020年3月允許商業和國內旅行恢復後才逐漸好轉。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衞生高級研究員、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嚴中8月6日在《財新網》撰文指出,面對快速傳播的德爾塔病毒,即便是嚴格的國際旅行限制措施也難以完全阻止它突破國家疆界的封鎖。「百密必有一疏,而病毒只要抓到這樣一次機會,就可以迅速傳播形成燎原之勢。」

歷時一年半後,武漢再次全市檢測新冠病毒。8月8日通報確證9例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高強:與病毒共存決不可行

不過,中國衞生經濟學會總顧問、前中國衞生部部長高強對「與病毒長期共存」的觀點不以為然,並認為該策略決不可行。他8月5日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發表文章,以《「與病毒共存」可行嗎?》為題,認為人類與病毒的關係是「有你無我、你死我活」的關係。

高強認為,實現與世界的正常互通,並不在於國內疫情控制,而在於國際疫情形勢。「在國際疫情嚴重反彈的情況下,我國必須堅持對入境人員實施嚴格的監測、隔離等防控措施,這不是切斷與世界的聯繫,而是對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高度負責的表現。」

本次南京疫情的源頭為7月10日的俄羅斯CA910入境航班。病毒則是通過航班的衞生清理人員因消毒不規範而傳播開來。

高強寫道,「中國的抗疫策略,是精準疫情管控與廣泛接種疫苗並行不悖的『雙保險』策略,而不是用疫苗群體免疫替代疫情嚴格管控,更不是『與病毒共存』。」

在回答與病毒共存的問題時,他直截了當地寫道「絕不可行」,「只要疫情仍在國際上廣泛流行,我國嚴防境外病毒輸入的方針就不能變。」

8月8日24小時內,中國全國新冠病毒新增確診12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1例,本土94例,沒有死亡新增。

(綜合報導)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