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音樂

與維也納愛樂共度新年

Gaby Reucher
2022年1月1日

維也納愛樂的新年音樂會享譽全球。今年是由巴倫博伊姆擔任指揮,而且在嚴格防疫措施下,開放觀眾進入金色大廳現場觀看演出。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
2022年新年音樂會允許觀眾進入「金色大廳」,但必須遵守嚴格防疫措施(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Morrison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曲華爾茲能讓人暫時忘卻日常生活的煩憂。雖然德國多地的跨年古典音樂會很受歡迎,但絕比不上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新年音樂會那般在國際上廣為流傳。

這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的傳統新年音樂會會通過90多個公共電影片道轉播,包括歐洲廣播聯盟(EBU)。無論是身在日本、中國、美國或巴西,都能聽到約翰‧施特勞斯等作曲家的著名華爾茲旋律在耳邊響起。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擔任這場2021/2022年跨年音樂會指揮圖片來源: NIKOLAY KRUSSER

巴倫博伊姆與維也納愛樂

這場2021/2022年跨年音樂會由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擔任指揮。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巴倫博伊姆自1965年起就一直在維也納愛樂擔任鋼琴手,1989年開始出任指揮。他也是柏林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監以及柏林國立樂團的終身首席指揮。

此外,巴倫博伊姆於1999年與巴勒斯坦文學家薩伊德(Edward Said)共同發起了東西方交響樂團。該樂團匯集了來自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年輕音樂家。由巴倫博伊姆領軍的愛樂樂團希望,能如同官方所稱的那樣,"向全世界捎來充滿希望、友誼與和平的新年問候"。

「金色大廳」中的維也納愛樂圖片來源: Lois Lammerhuber

納粹的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愛樂成立於1842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樂團之一。1922年,由魏因加特納(Felix von Weingartner)擔任指揮的維也納愛樂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南美洲演出。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與施特勞斯無關)在1906年至1944年間也曾多次擔任該樂團指揮。義大利指揮家阿圖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和德國指揮家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等名人也參與塑造了與維也納愛樂的歷史。1933年至1945年間,富特文格勒曾是樂團的首席指揮。

在這個國家社會主義統治的時期,開始了歲末年初在音樂會上演奏施特勞斯家族作品的傳統。起初是由帝國無線電台轉播,之後也通過電視播送。自1939年12月31日,第一屆"約翰‧施特勞斯音樂會"在維也納舉行。猶太音樂家被解僱,並遭到納粹驅逐和迫害。

第二次大戰期間,約翰‧施特勞斯輕快的圓舞曲被用來轉移人們對戰爭恐怖的注意力。音樂會成為國家社會主義的政治宣傳手段。"帝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極為看重約翰‧施特勞斯(老約翰‧施特勞斯之子)的音樂,甚至將這名作曲家"雅利安化"。戈培爾讓人篡改文件,將約翰‧施特勞斯的猶太血統刪除。1946年的戰後,"約翰‧施特勞斯音樂會"改名為"新年音樂會"。

「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維也納愛樂與圓舞曲之王

直至今日,約翰‧施特勞斯父子作品以及施特勞斯時期作曲家的音樂一直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維也納愛樂的施特勞斯傳統可追溯至指揮家克萊門斯‧克勞斯(Clemens Krauss)。1930年代初,他每年都會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上組織類似的節目。在1939年年初,維也納愛樂為國家社會主義募款活動"冬季援助"舉行第一場施特勞斯音樂會,由克勞斯擔任指揮。

二戰後,在盟軍去納粹化的過程中,克勞斯不再被允許從事指揮。1948年他才回歸,直至1954年連續7年擔任新年音樂會指揮。今年是繼2009年和2014年,巴倫博伊姆第三度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或許與新冠疫情時期的回歸有關,此次的新年音樂會節目從鳳凰浴火後由灰燼中重生開始。音樂會的開場曲目是約瑟夫‧施特勞斯(老約翰‧施特勞斯次子)的《鳳凰進行曲》,隨後還有"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的《鳳凰展翅圓舞曲》。

2022年1月1日新年音樂會的演奏曲目共有15首進行曲、華爾茲和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為著名輕歌劇《蝙蝠》譜寫的序曲以及他的《香檳波爾卡》也是不可或缺的曲目。

除了全球轉播外,此次也允許1000名觀眾進入金色大廳現場觀看新年音樂會。平時金色大廳能容納2000名觀眾,但在疫情的影響下,今年參加者必須遵守2G+的規定,只有接種疫苗者或痊癒者能出席音樂會,並且必須出示PCR檢測的證明,全程需佩戴FFP2口罩。

點此觀看德國電視二台直播的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