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對德意志:球壇老對頭再次交鋒
2007年8月22日很多英格蘭球迷因為太年輕而不記得本國足球史上的巔峰時刻:1966年,英國隊捧走世界盃。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過去41年的無勝記錄的確讓他們沒有理由歡欣鼓舞。從1966年之後,英國隊再也沒有獲得世界盃或者歐洲盃,英格蘭球迷只能從一些預選賽的勝利裡獲得些許安慰。這些小小的勝利就如點點繁星,照亮英格蘭的灰暗天空。而星空中最亮的那一顆,就是在比賽中戰勝自己的老對手,德國隊。
經典的歐洲老對手
英格蘭隊在2000年的歐錦賽上一比零小勝德國隊,並在2001年的慕尼黑賽場上五比一摧毀德國隊防線,這些都足以令無精打采的英國球迷大大提升士氣。不過,回顧以往與德國隊的交手經歷也足以觸痛英國球迷心裡隱藏最深的敏感神經。英國人的那種幾乎停留在潛意識狀態的敏感心理被歷史的一幕籠罩著,揮之不去:英國隊的罰球「謬以千里」,馬特烏斯或者克林斯曼捧走獎杯。
快樂與痛苦的記憶手牽著手,這就是英德兩國足球的共同歷史和飽含情感的非常關係。
今晚,這兩個國際球壇的老對手在闊別六年之後,將再次在溫布利的新體育場相逢,足球迷們也就大可期待,這可能成為本屆賽季最有看點的一場比賽。人們可以期待,雙方的賣命表演夾雜著裁判的犯規哨聲,將使這場友誼賽再次成為體育的經典賽事和兩大足球對家的生死決戰。
嫉妒如火,令英格蘭燃燒
「對英國隊來說,德國隊成為自己的對手的主要原因是,德國隊在世界盃預選賽上的成功,和因此導致的從1970年代以來英格蘭隊在預選賽中對德國隊的節節失利。」蒙特福特大學體育史國際中心的希爾教授告訴德國之聲線上,「在1966年之前,雙方並沒有成為死敵,而且即使在當年的世界盃比賽過程中,這種傾向也沒有顯露出來,直到決賽開始。」
英格蘭隊在1966年的世界盃決賽中戰勝了德國隊,不過在此後的聯賽中的所有對德比賽中都被德國隊踩在腳下。對於英國人來說,1990年的世界盃半決賽對德失利,以及六年後在本土歐洲盃半決賽上再次輸給德國成了兩國「現代散兵團」之間的最刺眼的傷疤。
那麼,是報復心理驅使著英國球迷,一旦在比賽名單上見到德國隊就進入瘋狂狀態嗎?
希爾教授說:「中間有一些嫉妒的情緒」,他暗指德國隊的紀錄比英格蘭隊更能拿得出手。「不過英國人也認為,自己國家的面子危在旦夕,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擊敗德國隊。英格蘭隊的老對手蘇格蘭隊逐漸式微,德國隊已經取代蘇格蘭人成為英格蘭隊心中的新對手。」
「能贏最好」
德國人是怎麼想的呢?德國人是不是仍然受到報復心的激勵,必雪恥1966年將英國送上世界盃冠軍領獎台的那一球而後快呢?那一次射門曾經因為球是否過線而備受爭議。
德國《南德意志報》負責歐洲足球報導的記者何尼西斯坦說到:「我覺得,這種對手相逢的想像有點一廂情願。對德國隊來說,這是一次經典比賽,能贏最好。不過我們最在意的還是對荷蘭隊的比賽。」
何尼西斯坦說,他覺得1966年的失敗對今天的德國人來說,不過是稍有懷舊色彩的談資,並無負面含義。他說,德國人將那次比賽看成只不過是改變了體育史的兩國交鋒,而不算是什麼開啟了兩隊敵對狀態的關鍵點。
「德國人知道,英國人將這次比賽看成是老對頭之間的生死決戰,我們也尊敬英國人的想法。不過,這麼說吧,我們會像是準備對義大利隊的比賽一樣準備對英格蘭隊的比賽。」 何尼西斯坦說道。
英格蘭,德國隊的基準點
何尼西斯坦還說,每當德國隊在賽場上迎戰英格蘭隊的時候,在德國足球迷的心裡還是會升起些許獨特的懷舊情緒,因為幾乎每場對英國隊的比賽都成為德國隊檢視自己能力的晴雨表。
「德國隊一直通過對英格蘭隊的比賽來驗證自己的陣容有多強大,當前西德足球隊1972年來到溫布利,以三比一戰勝英國隊的時候,那個時刻成了德國隊勝利的轉折點。他們再接再厲,奪取同年的歐洲盃和1974年的世界盃。」
不過現今兩隊都缺失主要隊員,所以何尼西斯坦說,很難判斷,今天的比賽是否能成為將目標設定在奪冠2008年在瑞士和奧地利舉行的歐洲盃比賽的德國教練勒夫(Joachim Löw)的一鼓作氣。
焦點仍在體育上
雖然很多德國大牌球星都沒能成行倫敦之旅,德國隊的到來還是給了英國足協一個機會,答謝德國人在去年世界盃上對英國球迷的熱情款待。
到時候,將有一面印有德文「為2006致謝」的大旗飄揚在賽場上,這將不光是一個表達感激的姿態,也將成為驗證近年來兩國球迷關係不斷改善的一個宣言。
何尼西斯坦說:「以前,我們的關係總是源自戰爭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英國的國家想像,德國則成了被打敗的敵人。之後一代一代的人們就是在『英武的英國人』和『邪惡的德國人』的故事中成長起來,而這也影響了我們的球迷文化長達數十年之久。」
「今天的情勢平靜多了;英格蘭已經開始目視前方,以後的比賽,將越來越集中於體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