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草根記者引發倫理危機

2006年9月22日

數位相機簡化了攝影技術,也使得拍照不再純屬個人私事。一些新聞通訊社在報導新聞事件時也常常採用業餘攝影者的作品。

透過鏡頭看世界

近年來出現的數位科技使得攝影概念走進千家萬戶,幾乎每一位略有經濟承受力的消費者都會擁有一架數位相機,即便不是如此,他的手機裡也少不了配有一個微型鏡頭。然而,正是在一片強按快門的咔嚓聲中,專業攝影與日常行為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

與此同時,一批所謂的「市民通訊員」 或者「草根記者」也應運而生。美國CNN電台鼓勵新聞事件目擊者發送短訊、圖片以及錄像資料,與世人分享訊息資源,以覆蓋突發事件爆發後,專業通訊員趕到現場之前的那段新聞空白。例如CNN反復播放的2001年世界貿易大廈遭恐怖分子駕機撞擊的那段錄像便是出自於業餘者之手。

類似的風潮也同樣浸染到德國媒體。從N24、RTL電視台到《明星》電子周刊,「讀者自制」板塊似乎一下子成了熱點內容。德國第二電視台ZDF本月甚至發起了一項「發送私家小像」運動。正是有了這些所謂的「民間通訊」,人們突然眼界大開,看到了很多不同尋常的滑稽場面:例如一邊開車一邊打手機的知法犯法的警察;渡假海灘上的著名音樂人Dieter Bohlen;高速公路上著火的貨車;獨坐酒吧小酌一杯的前聯邦部長……這些全是《圖片報》所刊載的讀者寄來的相片。

界限不明

新聞報導的草根趨勢引起了記者組織的擔憂。德國記者協會主席Michael Konken表示,讀者通訊員運動會「威脅到專業攝影師及圖片記者的生計」,而且,「市民新聞終將影響到一份正規報紙的水準。」

《圖片報》主編Kai Diekmann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讀者通訊不但不會損害媒體報業,反而將在很大程度上拓寬新聞視野。」 Diekmann還稱,讀者通訊運動「為一個只有記者和編輯才能界定媒體內容的時代劃上了句號。」

真實性可疑

然而,一些職業記者懷疑來路不明的圖片的真實性,並擔心這將導致媒體犯下錯誤,甚至散佈謊言。

一位名為Alex的自由攝影師指出,即便是在專業攝影圈內,圖片造假行為也層出不窮。例如路透社聘用的攝影記者被指刻意篡改黎巴嫩遇襲照片,以誇大事件的慘烈程度。Alex還說,類似現象在非專業記者圈內更加嚴重。「多數專業人士能夠把握分寸,遵守職業道德,但讀者通訊員卻一再跨越底線。」另外,報社編輯很難確定讀者提供的相片是否真得拍攝於事發地點。

例如,德國著名的《明鏡周刊》網路版不久前爆出醜聞:一張家喻戶曉的業餘版棕熊「布魯諾」被射殺圖片被證明是假貨。地點、「人物」完全不對。

倫理危機

做新聞、判斷消息可靠性是一回事兒,恪守倫理規範又是另外一回事兒。德國知名媒體專家Christian Schertz在接受《每日鏡報》採訪時稱,雖然《圖片報》告誡讀者通訊員「尊重他人隱私」,但這一轟轟烈烈的大眾新聞運動在他看來過於離譜,甚至觸犯了法律。

Schertz提到2004年歐洲人權法院做出的一份裁決,德國某雜誌因刊登摩納哥卡羅琳公主的一組生活照片而被判定侵犯了公主的私人權利。Schertz表示,如果說一些職業攝影師過去曾經出於商業目的而侵犯了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那麼現在多如牛毛的讀者通訊員更是犯下了不計其數的錯誤。

受《圖片報》未經同意、任意刊載私人照片的侵擾,一些德國名人如德國前外交部長菲舍爾、球星波多爾斯基以及奧登柯爾紛紛上訴法庭。Schertz問道:「我們不妨自問一下,我們是否真想生活在一個處處受人監視的社會,每天擔心自己的不雅行為會被記錄成圖片。」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