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菲舍爾去的地方叫華盛頓

2002年10月31日

自德美關係出現緊張狀況以來,菲舍爾外長是再度當選的德國聯邦政府成員中受到布希政府高層成員接待的第一人。菲舍爾在行前說:「我們不是到卡諾薩,而是到華盛頓去。」

兩個朋友圖片來源: AP

卡諾薩是懺悔的代名詞。中世紀時(1077年),德國皇帝亨利希四世通過在卡諾薩城堡的負荊行,獲得了羅馬教皇的諒解。

行前,他強調說,德國跟美國仍是盟友。在美國國務院作客近45分鐘後,他表示,會談是在友好和信任的氣氛中進行的。在伊拉克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分歧。

他說:「我再次闡明了我們的立場。我還清楚地表示,目前已經存在一份聯合國安理會的共同決議,這是給伊拉克政權最有效的一個訊號,安理會的所有重要決議都務必得到貫徹執行。同時,我也表達了德國對美國軍事攻打伊拉克的懷疑。朋友和盟友之間不應該忌諱談論分歧。」

據人們背後議論,鮑威爾和菲舍爾私交甚密。鮑威爾對迅速消除兩國之間的分歧表現出了充足的信心。鮑威爾不願使用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白宮安全事務顧問賴斯所使用過的,德美關係受「毒害」一詞。

他表示,德國和美國是朋友和盟國,有時也會出現意見分歧的情況。他和菲舍爾都不想否認雙邊關係中存在的不和諧音。但朋友之間總可以找到消除分歧的途徑。

具體受到損害的似乎主要是德國總理施羅德和美國總統布希之間的私人關係。布希在施羅德再次當選後沒有向他表示祝賀。與基民盟政治家福爾克爾.呂厄相比,菲舍爾既沒有收到副總統切尼,也沒有收到白宮安全事務顧問賴斯的會談邀請。儘管如此,鮑威爾和菲舍爾卻同時宣佈,布希總統和施羅德總理將於11月見面。

菲舍爾說:「我們的會談是開誠布公的。也談到了即將在布拉格召開的北約首腦會議。所有會員國的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首腦將在本次會議上碰面。其中包括施羅德總理和布希總統。我認為,這對於消除目前存在的障礙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美國觀察家們卻透過所有積極姿態的表象察覺到德美危機的嚴重性。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在周三發表的華盛頓郵報上撰文說,德國大選中出現的爭執令人回憶起以往的德國外交政策。

紅綠聯合政府領導下的德國從單邊的民族利益出發,在處理伊拉克問題上對戰後秩序的兩大支柱-跨大西洋聯盟和歐洲統一體表示懷疑。施羅德和菲舍爾領導下的德國所奉行外交路線使人回想起了威廉時代的德國特立獨行的做法。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