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萊茵蕩舟觀奧運

韓明芳2008年8月9日

北京時間2008年8月8日8點零8分,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北京。為了欣賞到奧運會開幕式的盛況,北京友好城市科隆,也舉辦了前所未有的盛大活動——乘坐龍岩山遊船在萊因河上觀看開幕式的實況轉播。

大紅燈籠高高掛圖片來源: DW/ Han Mingfang

組織這場活動的是科隆的四家團體-科隆大學企業經濟學促進會,中國之友協會,歐洲商旅報和科隆中國大學生及學者協會。8月8日天公雖並不作美,但船內的氣氛就像盛夏。奧運轉播開始後,剛剛演到歌唱祖國,一些在場的中國客人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當演唱國歌時,雖然沒有人發出指令,但船上的近5百人全部自動起立,有的青年還不斷地擦拭著淚水。由於奧運會前,德國主要媒體對中國展開了強大的批評攻勢,矛頭鎖定少數民族問題,人權問題,網路删鎖問題,環境污染,宗教自由,民工權力等敏感問題, 500人遊船的座位票能否售出讓人捏了一把汗。組織者之一歐洲商旅報魏思棋說: "真的還有些擔心。我們組織工作期間正是德國媒體批評最激烈的時候。而且我們也不知道這場活動大家會不會感興趣。但現在看到的結果是,四五天前船票就全部賣完了。還有不少人打來電話要求上船。今天船上的客人中還有專程從還有亞琛,漢諾威,埃森趕來的。"

看過開幕式,科隆學生會主席黎揚說:"能夠有這麼多中外朋友一起享受這場世界盛宴,體現了奧運精神——一個世界,一個夢想。」

科隆大學的一位女學生表示:「今天能夠這麼多人在一起慶賀奧運太好了。起碼會有一些積極的媒體消息了。開幕式展現了中國的歷史。而西方的許多人並不知道中國還有那麼多優秀的東西。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能知道,中國也是個非常優秀的國家。"

提到開幕式的精彩之處,賓客們見仁見智。"奧運五環升起的時候","2008人敲缶的場面","我最喜歡的是展現和諧的一個畫面"。

Chinesen und Deutschen feiern gemeisam auf einem Rheinschiff die Eröffnung der Olympischen Spiele PekingChinesen und Deutschen feiern gemeisam auf einem Rheinschiff die Eröffnung der Olympischen Spiele Peking
圖片來源: DW/Han Mingfang

據德國的一項民意調查,56%的民眾認為,讓北京舉辦08奧運會是奧委會的一個錯誤決定。只有38%的民眾認為,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一位客人表示,德國在人權問題上,在自由受到限制問題上曾經有過經驗教訓,因此比較敏感。但是他說:「我無法想像這種民意調查能夠反映實際情況。有些調查就是讓你回答是或否,根本無法解釋。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什麼不能在這樣一個國家裡舉行奧運會這樣一個加強世界團結的盛會呢。世界不但應當知道中國的高層政治,也應當瞭解中國人民的生活。奧運當然不可能改變一切,但是可以推動改變,可以讓人們看到相互之間的距離,獲得新的認知。」

另一位女士表示:「奧運的精神就是增進理解,維護和平。我認為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就很好。」

有2800多年歷史的奧運會的精神是團結、友誼和平。蘭黃黑綠紅的五環旗象徵著五大洲連接一起。政治問題應不應當成為奧運關注的焦點。有一位即將前往北京觀看奧運會比賽的友協的會員說:"奧運會不應當政治化。許多問題不僅中國有,其它國家也有。況且許多問題已經存在了多年,因此這些問題更不能強加在奧運會頭上,強加在運動員頭上。媒體的導向會影響很多人。但是我們對中國取得的成就,對中國為奧運所做的一切感到欽佩。」

梅法斯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1984年在洛衫基奧運會的跳高比賽冠軍.她表示,如果自己現在還是運動員,那麼肯定會很高興能夠前往北京參加奧運會。

感謝奧運會,德國民眾對中國有了進一步瞭解。通過媒體,他們知道,中國有人工打造美女,有孜孜不倦學習英文的奧運志願者,富人過著豪華生活,城市裡有現代建築和琳瑯滿目的商店, 也有無奈的被拆遷戶和民工。科隆大學企業經濟學促進會的教授斯奇伯斯基說,同他1978年第一次去中國相比,中國出現了積極的變化。他還說:"只有通過對話,加強交往才能相互產生最佳的影響。而不是通過封鎖和孤立。"

遊船上為大家準備了各種飲料和點心以及豐盛的中餐。這次活動50%的費用通過船票支付,另外50%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科隆市政府,科隆工商會, 凱賓斯基飯店,四季飯店和一些德國企業,其中包括3家設在德國的中國企業為活動進行了捐助。而這次活動剩餘的費用全部捐獻給四川地震災區。雖然抽獎的獎券只需要2歐元,但是為了幫助災區早日恢復正常生活,不少人都慷慨解囊。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