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周三晚間(11月26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公司將尋求債券持有人批准,延期償還20億元人民幣(約合2.826億美元)的境內債券。這一動向引發金融和房地產市場新一輪擔憂。
萬科是國有房地產開發商,在全國各大城市擁有項目,此次債券延期也是萬科首次公開延期。路透社寫道,萬科的債務重組規模高達3643億元人民幣,加上計息負債,可能遠超恆大和碧桂園等民營同行的違約規模。萬科尚未回復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20億元人民幣的境內債券將於12月15日到期,萬科宣佈於12月10日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文件中未提供延期條款的細節。
此外,萬科還有一筆37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將於12月28日到期,再下一筆美元債券將於2027年11月到期。
外界估計,房地產業佔中國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國強化對房地產業融資的監管,此後產業又面臨接二連三的危機,開發商先後爆發違約,被迫展開債務重組。儘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鬆限購政策,但在經濟發展預期低迷的情況下,刺激措施似乎難以奏效。
圖片來源: Zhao Qirui/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中國房地產商碧桂園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債權人提出了清盤呈請。消息一出,碧桂園28日在香港股價下跌約12%。在中國政府欲重建各界對房地產業的信心之際,此事也對經濟前景蒙上陰影。此前碧桂園是為數不多的沒有出現資金問題的中國大型開發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虧損達到了67億美元。9月中,碧桂園獲得債權人的批准,將六隻境內債券的償還期限延長三年。
圖片來源: HPIC/dpa/picture alliance中國房產巨頭恆大集團才剛於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資不抵債,勒令清盤。碧桂園債務估計約1.36兆人民幣(約1900億美元),接近其1.43兆人民幣的資產;恆大集團負債則達到3000億美元。恆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給證券監管機構的公告中稱,由於房地產銷售不如預期,該公司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3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的方案。9月底,恆大證實其創始人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2021年恆大陷入資不抵債,導致了一系列開發商違約,引發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崩解。
圖片來源: Andy Wo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有報導稱中國最大私人信託公司中融信託出現財務危機,無法完成信託產品的兌付,影響範圍可能達到人民幣3500億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團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計劃債務重組。8月16日,約二十名抗議者在北京中融信託大樓前抗議要求還錢,他們購買了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卻無法得到兌付。信託業歷來是房地產商重要的資金來源,房地產業的爆雷也使信託業陷入危機。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央行2023年8月宣佈降低首次購房者現有抵押貸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購房首付款比例。從8月末到9月初,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繼官宣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名下無房人群的購房門檻比之前降低,不少購房人將由二套房資格變為首套房資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調。此後有報導指北京的房產交易出現小幅反彈。但更多的專家指出,這些措施可能會使房地產交易中產生短期反彈,但不足以穩定房地產市場。」
圖片來源: Reuters/Jason Lee據中新社發布的一段影片,中國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的賀鏗9月23日在2023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大會上稱,「現在房地產供應過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個專家估出來的數字相差很大,但是14億人可能住不完。」他認為「房地產企業必須轉型,早轉型早主動」。
圖片來源: DW資產管理集團思睿投資(Grow Investment)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示,調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長達十年的時間。「原因是,我們為中國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為6.48億平方米。根據路透社的計算,以平均房屋面積90平方米來算,中國未售出房屋的總建築面積當於720萬套房屋。這還不包括因現金流問題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項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萬科債券周三暴跌
周三早些時候,萬科債券價格大幅下跌,此前媒體暗示萬科可能進行債務重組,這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擔憂,不知政府會否出手支持危機行業。
萬科的多只人民幣債券跌幅超過20%,部分債券跌幅超過30%,深圳證券交易所暫停了該公司七隻債券的交易。
周二,金融訊息媒體Octus報導稱,北京已向深圳政府發出初步指示,建議考慮採用「市場化」方式處理萬科的債務問題。萬科總部設在深圳。Octus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市場化」是債務重組的委婉說法。
兩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國家控股的中金公司已受委託評估萬科的債務。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幾周前,中金提交給中央政府一份內部報告,其中包括債務重組選項。
中金公司、深圳市政府以及負責監管國有企業的國務院均未回應置評請求。
周三,萬科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下跌6.3%,其在岸股票跌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點。
碧桂園危機讓馬來西亞「森林城市」淪為鬼城
房地產市場仍在探底
新冠疫情以來,中國家庭和企業信心疲軟帶來的通縮壓力持續存在,在房地產市場上,這一現象尤為明顯。
10月份,新房價格繼續下滑,甚至呈現一年來最大的月度跌幅。標普評級表示,市場仍在探底。
2024年下半年,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市場的關鍵措施,但今年以來尚未出台大規模的新刺激措施。
本月,持有萬科三分之一股份的國有企業深圳地鐵集團同意在2025年和2026年上半年向萬科提供高達22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交易所公告顯示,貸款將以萬科的資產作為抵押。
瑞霆狗深圳訊息技術有限公司(RatingDog)創始人姚煜表示,市場正在重演年初的舊戲。當時,市場猜測萬科無力償還債務,導致債券遭遇大幅拋售,隨後出現政府支持跡象,債券迅速反彈。
姚煜說:「現在,市場傳言深圳已向北京尋求幫助,於是剩下兩種可能:要麼沒有救助,要麼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