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萬聖節,讓我們一起鬧鬼去!

秦戈2003年10月31日

樓下傳來迪斯可的震動,德國之聲的同事們開始脫去一臉正經,換上花褲頭、骷髏面具什麼的,大樓裡開始鬼影憧憧,到處飄游著披頭散發的各路鬼怪,無不令人魂飛膽散。你可以聽見驚叫聲不斷--啊,真撞上「鬼」了…

嘿嘿嘿,讓我們一起鬧鬼去~~~圖片來源: dpa

萬聖節源於歐洲

關於Halloween的傳說很多,但都離不開一個「鬼」字。據說,萬聖節原來是歐洲的節日,中世紀的時候發源於愛爾蘭。11月1日被認為是冬天的開始,此後,自然萬物漸漸死去。這一天要祭拜先靈,為萬聖節(Allerheiligen)。而第二天(11月2日)則是萬靈節(Allerseelentag)。神仙來了(或者是去了?鬼知道呢。)

後來隨著開發新大陸,聖靈節也被傳到了整個美洲,尤以美國最盛。從來愛裝神弄鬼的美國人又發明了Halloween,在萬聖節的前夜就開始舉行化妝舞會,狂歡慶祝。紐約的萬聖節大遊行更是壯觀,鬼哭狼嚎數裡遠。若不明就裡,真會以為掉進了人間地獄。

重歸故裡的萬聖節

歐洲太古老了--這當然是相對美國而言。老來糊塗的時候,看著小娃娃們玩扮家家酒,一定會觸動童心也抓一把泥。可是,歐洲自己的老傳統卻象再無心擺弄的白頭髮,通通梳到腦後去了。

可這時候,去美國看摩天大樓的歐洲人又發現了「新大陸」:他們有一個很好玩的鬧鬼游戲啊!再一追究,原來還是歐洲的!跺跺腳,為自己數典忘祖羞愧兩秒鐘後,歐洲人終於把鬼節又搬回家來。同樂同樂。於是,Halloween又在德國鬧起來了。

鬼臉南瓜燈

這個時候南瓜大量湧上市面,就像北京初冬的大白菜,被四處賤賣。但南瓜比大白菜花樣多了去,光是顏色就赤橙黃綠五顏六色,形狀大小就更不可枚舉了。有一年我買了好多梨子大的各色迷你南瓜,擺到書架上,硬是放到聖誕節還新鮮不敗。

同事們正孜孜不倦研討南瓜的N種做法,可惜這裡的南瓜皮硬得可以當Bundeswehr(聯邦國防軍)的頭盔。南瓜瓤也老得可以,但一通亂熬之後,糊糊炸起來據說會很香。

德國朋友卻說南瓜當然不是用來吃的,而是做南瓜燈。橘紅色的大南瓜,掏去瓤,橇上幾個洞兒,就是個蠻精靈可愛的暴牙小鬼臉。然後就把它放到窗檯上,裡面再放上個點燃的小蠟燭,鬼驅鬼,來年順。

人鬧鬼還是鬼鬧人?

敲這行字的時候還是下午呢,可窗外天色出奇的黑(嘿嘿~~)。樓下傳來迪斯可的震動,德國之聲的同事們開始脫去一臉正經,換上花褲頭、骷髏面具什麼的,大樓裡開始鬼影憧憧,到處飄游著披頭散發的各路鬼怪,無不令人魂飛膽散。你可以聽見驚叫聲不斷--撞上「鬼」了。

孩子們該在這個下午起,挨著門兒地向鄰居討糖果吃。也有戴上小尖帽子扮成小女巫,不給糖我就啊嗎米嗎米~~個個都會唸咒語。哈利.波特的書暢銷真不是沒有道理。

黑燈瞎火地不小心撞到個什麼,一定請先掩上嘴--房簷上掛著的不是人也不是鬼,那是鷹鼻藍芽的布袋老巫婆。而在萬聖節那天下午起,一定要到親人的墓地上擺上一把金燦燦的黃菊花,然後點亮一盞長明燈。只一點點亮,就足以讓鬼魂們溫暖一年。

這個時候我忽然想起了那些有記憶以來漸漸辭世的人兒,想起那些越去越遠的音容笑貌……假如這世上真的有鬼,有神靈,那麼還是讓他們在這幾天裡,重溫一絲人間煙火,也鬧得個人鬼盡歡吧。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