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總統蔡英文週一(1月15日)會見了由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利(Stephen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等人組成的跨黨派非官方代表團。蔡英文強調台美夥伴關係緊密堅實、盼台美關係持續前進。美方強調美國對台的承諾仍「堅若磐石」。
台灣總統府在15日發表新聞稿指出,蔡英文感謝美方在台灣選後派遣重量級跨黨派代表團訪問台灣,這不僅充分展現美國對台灣民主的支持,更凸顯台美緊密堅實的夥伴關係。去年「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完成簽署,這是台灣和美國自1979年以來,結構最完整的貿易協定,為雙方經貿關係創下重要的里程碑。
蔡英文還說,期待台美之間能早日解決雙重課稅問題,協助台商多元化海外佈局,也有助美國強化經濟韌性,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多經貿利基。她相信,隨著台美夥伴關係的提升,台灣與美國能在環境永續、科技發展以及教育文化等領域擴大合作。
美方代表:與台灣站在一起
海德利回應,他訪台是轉達美國人民對台灣選舉的祝賀。海德利表示,「台灣的民主為世界樹立了光輝榜樣」。他還補充說:「我們很榮幸今天有機會與你們會面,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有原則、兩黨一致,美國與朋友們站在一起。」
海德利也提到,很期待接下來與總統當選人及其他候選人會面,傳達美國對台灣跨黨派繼續密切合作的堅定支持,也期待在新政府的領導下延續台美關係,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及穩定。
史坦柏格則指出,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政府,美國長久以來的政策具有一貫性,台美是基於非正式但友好的關係。「我們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議題,重視對話的重要性及避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相信此一政策對區域內所有人民都是有利的。」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美台之間高層互訪頻繁,但1979年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後,台灣高層訪美難度增大、美國高層也罕有訪台。1997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金裡奇率團訪問台灣,成為美中建交後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時隔25年,又有一位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台,她就是南希‧佩洛西。
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picture alliance1950年8月,援韓聯合國軍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訪台,與蔣介石兩度會談。蔣發表談話,表示會談奠定中美共同保衛台灣與軍事合作之基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曾作為總統艾森豪威爾的特使與1953年11月和1956年訪台。1954年9月9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也赴台與蔣介石會談。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美宣佈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後,尼克森被台灣人稱作「醜陋的美國人」。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Everett Collection1960年6月18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訪問台北,並在總統府前廣場向50萬人發表演說。他是唯一於任內訪問台灣的美國總統。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61年7月,中華民國副總統暨行政院長陳誠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甘迺迪和副總統約翰遜會晤。次年3月,美國國務院主管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哈裡曼(William Averell Harriman)訪台,勸阻蔣介石反攻大陸。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65年9月23日,時任台灣國防部長的蔣經國訪美,晉見美國總統約翰遜,並與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依據共同防禦條約密切合作。1970年4月,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再度訪美,其間受到未遂刺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蔣介石夫人宋美齡1965年9月訪美,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夫人邀請她到白宮做客。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圖)任職期間,1966年1月1日:美國副總統小休伯特‧霍拉蒂奧‧漢弗萊(Hubert Horatio Humphrey)抵台訪問。1967年5月6日到5月26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與夫人訪問美國,並和總統約翰遜會晤。圖為約翰遜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圖片來源: Public domain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1975年4月5日逝世後,美國總統福特起初只派農業部長抵台弔唁,引起中華民國政府不滿,後來福特又派副總統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抵台參加葬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esign Pics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末任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離任,駐台美軍全部撤出。同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卡特(圖)簽署《台灣關係法》,台美仍然保持實質上的雙邊關係。
圖片來源: Imago/ZumaPress1995年,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以"私人身份"前往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講。他是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現任元首。這次訪問因此被認為是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B. Sikes1997年4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金裡奇( Newt Gingrich)率團訪問台灣,成為美中建交後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不過,金裡奇當年出訪台灣前先拜會了時任中國第一把手江澤民。就金裡奇本人而言,他主張加深中美關係。在訪問台灣、會晤時任總統李登輝之後,金裡奇稱,他曾告訴中國領導人「我們會協防台灣」,中國回答道,沒有發動襲擊的意圖。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G. Coronado自1979年台美斷交後,台灣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等高層都被禁止訪美。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曾於2000年過境洛杉磯,2001年和2003年過境紐約,但在2007年訪問中美洲時被阻止在美國大陸過境,而只能在阿拉斯加機場短暫加油,被指"有失尊嚴"。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前台灣總統馬英九曾於2013年過境紐約,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去年7月也過境紐約,並會見台「邦交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Sun Chung-ta美國衞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2020年8月出訪台灣,並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舉行會談。他也成為自1979年來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也在他們會晤的當天短暫飛越台灣海峽中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P. Semansky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與蔡英文視訊會談(2021)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1月14日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進行視訊談話。先前,克拉夫特曾計劃訪台,但因美國務院取消所有外訪未成行。克拉夫特在視訊談話中贊台灣在許多方面為全球典範,蔡英文首次提及將繼續推動「加入聯合國」。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並指責克拉夫特的言行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等等。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2022年8月2日晚22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專機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這是繼1997年時任眾議長金裡奇訪問台灣後,美國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官員。佩洛西在抵台後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的國會代表團對台灣的訪問兌現了美國對支持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的堅定承諾。美國對2300萬台灣人民展示團結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世界面臨著在專制和民主之間做出選擇。」
圖片來源: 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選後不確定性降低
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以大約40%得票率贏得選舉,但民進黨失去了立法院多數席位。台灣新一屆立法委員將於2月上任,賴清德的新內閣則將於5月20日就職。
路透社指出,這可能導致賴清德政府難以推動立法;不過,這項結果也讓投資人鬆了一口氣。原先他們擔心,鷹派的賴清德會推動台灣正式獨立而影響台灣經貿,但賴清德否認了這一點。投資者原先也擔心中國的敵對反應,以及制裁產生的連鎖式反應,可能會削弱全球半導體產業。
紐約梅隆銀行投資管理公司亞洲宏觀和投資策略主管米特拉(Aninda Mitra)說:「從現在開始,需要更多評估的是即將上任的台灣政府的戰略政策,及其內部凝聚力。」瑞穗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瓦拉坦(Vishnu Varathan)則表示:「從宏觀和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我認為從全球角度來看不會產生巨大的漣漪」。
諾魯宣佈與台灣斷交
雖然國際金融市場沒有掀起太多浮動,但在選後第一個上班日,太平洋島國諾魯(Nauru)突然宣佈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諾魯此舉將使台灣只剩下最後12個邦交國。這也是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上台後,第10個與台灣斷交的國家。
諾魯政府在15日發佈的新聞稿中表示,為了共和國和諾魯人民的最大利益,「我們將轉向一個中國原則」,「這意味著諾魯共和國將不再承認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單獨的國家,而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將自即日起斷絕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台灣外交部15日發表聲明指出,為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諾魯共和國的外交關係,全面停止雙邊合作計畫,撤離大使館及技術團等相關人員,並要求諾魯關閉其駐台大使館。
台灣外交部表示,中國長期積極接觸諾魯政要,利用經濟援助誘使該國外交轉向。在台灣選舉剛剛結束之際,「北京當局選擇用這種方式,打壓台灣,衝擊國際社會的秩序與穩定。這即是對民主價值的報復,也是對國際秩序的公然挑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瑙魯宣佈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台灣當局斷絕所謂「外交關係」,願同中國恢復外交關係,「中方對瑙魯政府決定表示讚賞和歡迎」。此外,中國稱願和瑙魯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開啟兩國關係新篇章。
台灣安全官員在上週六(13日)的選舉前告訴路透社,中國可能會繼續削弱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少數國家。在與諾魯斷交後,台灣將只剩下12個邦交國,包括瓜地馬拉、巴拉圭、史瓦濟蘭、帛琉和馬紹爾群島等國。
諾魯於1980年首度與台灣建交,在民進黨籍前總統陳水扁任內的2002年曾與台灣斷交,但後來又在2005年與台灣恢復大使級關係,並且在2007年在台北設立大使館至今。
台灣大選剛剛結束,太平洋島國諾魯(又譯諾魯)政府2024年1月15日宣佈與台灣斷交並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邦交國從2016年蔡英文上任總統時的22個,已減少到12個。與台灣維系邦交關係國家主要集中在中美洲和南太平洋,他們都是誰?
圖片來源: Imago/imagebroker拉丁美洲是台灣邦交國最集中的地方,共有8個。瓜地馬拉西濱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北與墨西哥接壤,是古代瑪雅文化中心之一。人口1124萬,首都瓜地馬拉城。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1933年與中華民國建交。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obertharding巴拉圭是南美洲內陸國家,面積41萬平方公里,人口664萬,首都亞松森(Asunción),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農牧業是該國經濟主要支柱,此外巴拉圭國家足球隊是南美一支勁旅。1957年與台灣建交。巴拉圭將在2023年4月舉行總統大選,在野黨候選人已經表示,如果當選將考慮與台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建交。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Fotografia又稱伯利茲,前身為英屬宏都拉斯,位置在中美洲東海岸。是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中美洲國家。
圖片來源: NDR全名為「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簡稱聖文森國,位於拉丁美洲,1981年起與中華民國建立邦交關係。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Photoshot又稱聖基茨和尼維斯,位於加勒比海。2018年五月,在台灣被拒絕參與世界衞生大會(WHA)時,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代表與台灣的衞生福利部部長見面並且支持台灣參與大會。
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海地是加勒比海島國,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1070萬,首都太子港,官方語言為法語和海地語。海地是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2010年發生大地震後,海地經濟一定程度上依賴國際社會的援助。1956年與台灣建交。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H. Retamal又譯為聖盧西亞,是個位於加勒比海的火山島國家。曾經在1997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之後又在2007年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關係。
圖片來源: DW/Michael Altenhenne又譯史瓦濟蘭(Swaziland)位於非洲東南部,東鄰莫桑比克,其餘方向與南非接壤。面積1.74萬平方公里,人口130萬。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斯瓦蒂語,經濟上主要依賴南非。1968年與台灣建交。
圖片來源: DW/Inga Sieg又譯帛琉,位處西太平洋,1999年與中華民國建交。2017年開始,中國以帕勞與中華民國之間維持邦交關係為由,指示旅行社停飛帕勞之後,中國遊客遽減。由於來自中國的旅客實在太少,帕勞太平洋航空甚至在2018年時,宣稱以成本考量決定暫停飛往中國的航班。
圖片來源: Imago/Westend61馬紹爾群島是位於太平洋中部的島國,由一千多個島礁組成,面積181平方公里,人口5.3萬,主要為密克羅尼西亞人,官方語言為英語和馬紹爾語。1986年從美國託管下獨立,1998年與台灣建交。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R. Vogel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國土面積約為26平方公里,人口1.1萬。1979年與台灣建交。吐瓦魯海拔最高4.5米,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嚴重威脅。2001年該國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由於面臨國土被海水吞沒的命運,該國居民將逐步撤離,舉國搬遷紐西蘭。
圖片來源: AP梵蒂岡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位於羅馬城內的梵蒂岡,面積僅為0.44平方公里,被稱為城中之國,是天主教羅馬教廷所在地。1942年與中華民國建交。
圖片來源: Imago/Broker/C. Handl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