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薄案折射分裂拖累經改

2013年8月9日

薄熙來案開審在即,路透社認為,鑑於薄氏仍然有相當多的支持者,他們不僅給黨內團結造成難堪,也會成為重大經濟改革的掣肘力量。

China's former Chongqing Municipality Communist Party Secretary Bo Xilai looks on during a meeting at the annual session of China's parliament,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March 6, 2010. China has charged disgraced former senior politician Bo Xilai with bribery, abuse of power and corruption, state news agency Xinhua said on July 25, 2013, paving the way for his trial. Picture taken March 6, 2010. REUTERS/Jason Lee (CHINA - Tags: POLITICS CRIME LAW)
薄熙來案是繼四人幫後最大政治醜聞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共上層擔心,不論對薄案做怎樣的判決,是死刑還是終身監禁,薄熙來的支持者即政治保守左派和經濟貧困者都會被點燃不滿情緒。對中共而言,風險在於,這些人仍是改革的掣肘,因為改革的目標是促進私有經濟的發展,更多地依賴市場動力。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黨內人士說,"薄熙來在政府和軍隊仍有很多支持者和同情者。"

輕判重判?趕緊判!

檢察署對薄熙來的指控是賄賂、貪污公款以及濫用職權,本月晚些時候將由山東濟南中等法院開庭審理。該案也是繼"四人幫案"之後中共歷史上最大的政治醜聞。

薄案在很多地方很難讓人沉默,也是因為一些受到腐敗懷疑的高層領導並沒有被公開調查。2007年薄熙來被任命為重慶黨委書記,他將這個西南大都市變成了紅色文化的宣傳地,與此同時,由國家帶動的經濟增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黨內左派紛紛圍攏到薄熙來周圍並高唱贊歌。

一個同太子黨有聯繫的訊息來源說,"如果薄熙來這麼壞,而中共真的要打擊腐敗,那麼為什麼不調查溫家寶家族?"《紐約時報》去年曾發表長篇調查報告,稱溫家寶家族在其執政期間聚斂財富高達27億美元。該消息來源說,"薄熙來被看作做了很多好事,他出事是因為輸掉了一場政治游戲,而不是腐敗。"

紐時報導稱溫家寶家族斂財數十億圖片來源: Reuters

一個同中共高層有來往的消息來源說,薄熙來承認兩項對他的指控:賄賂與貪污公款。這將對輕判有利。但薄否認了"濫用職權"的指責。目前並不清楚,這一討價還價的結果能否維持下去。

路透社的分析說,在中共控制司法體系的中國,政治敏感案件中還從未出現過赦免的例子。對習近平而言,這是一個無法左右逢源的案子。對薄熙來輕判的可能性較大,但這又會惹惱希望改革的自由派。以上黨內消息來源說,"無論判決是輕還是重,都很難讓兩派都滿意。"但中共領導人希望趕緊為該案打上句點。中國時評人、歷史學家章立凡說,"他們想盡快結束該案,讓它成為過去,並重獲新的團結。"

經濟改革需要黨內支持

另一個接近黨內高層的消息來源說,習近平必需處理好薄案,因為接下來的數月是中國新政府的關鍵時期:今年9、10月間,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會大力鼓動經濟改革,為此,他必須贏得大約200名中央委員的廣泛支持。"習近平的工作中心是確保經濟繼續發展並保持社會穩定。"

一個同習近平和薄熙來都很接近的消息來源認為,雖然習近平的強腕能力超過前任胡錦濤,但他仍處在鞏固權力階段。"他既不是毛澤東,也不是鄧小平"。"他沒有毛鄧的權威。毛和鄧說'一',沒有人敢說'二'。"不久前中國外交部網站發表江澤民對習近平的稱讚,便是對習近平尚未鞏固權力的一個折射。薄熙來案開審前,在中共黨內仍有實際影響力的江澤民發出這樣的呼籲,可以看作是要求黨內戰勝分裂,統一思想的訊號。

江澤民退位十載仍具影響力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習近平偏左是政治需要?

習近平試圖推進一系列重大經濟改革,其中包括開放銀行領域並對利率政策進行改動,在目前國企控制的能源與電信領域,引入更多競爭。但中國的傳統左派對私人企業深懷疑慮,他們認為,老百姓收入的巨大鴻溝是由私有經濟引起。

習近平十分關注薄熙來支持者的言論。他在今年年初曾發表講話,支持改革前後的各三十年不能分割和對立的左派觀點,而這一點則遭到支持改革的自由派的批判。一名亞洲國家的外交官認為,"習近平並非要復活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他這樣做是政治需要。"

來源:路透社  編譯:李魚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