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衣索比亞事件給中國什麼啟示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7年5月2日

4月24日,衣索比亞中石化的工地受到一夥武裝人員的襲擊。9名中國工人死亡,7名中國工人被綁架。事發後,西方有專家認為中國應該重新考慮它的「不干涉內政」政策了。就此,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採訪了德國波鴻大學中國非洲關係問題專家、著名政治學教授辜學武教授。辜教授認為,中國應該考慮派出自己的武裝力量來保護海外的工作人員。綜合報導如下。

4月25日,救護車載著中國受傷員工開往亞的斯亞貝巴的醫院圖片來源: AP

事情的經過

4月24日凌晨5點左右,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衣索比亞公司營地槍聲大作。一些工人趕快鑽到床下。負責營地安全保衛的100多名衣索比亞士兵拚死抵抗。因力量懸殊,終被打散。恐怖分子沖進營地,用沖鋒槍向中國工人掃射。

據倖存的中國工人估計,衝入的恐怖分子大約有200多人,襲擊持續了約40至50分鐘。營地上的設備遭到洗劫,電腦、發電機均被砸毀。9名中國工人死亡,7人被綁架。

當晚,埃反政府武裝「歐加登民族解放陣線」發表聲明,稱:「油田設施已被我們完全摧毀。歐加登民族解放陣線在多個場合「說過,我們決不允許屬於我們人民的礦產資源被這個政權或者任何外國公司開發。」

五一前,恐怖分子就釋放了所綁架的中國人質。在此之前,4月29日上午,9名遇難工人的遺體就被送上了中石化的包機,返回中國鄭州。

教訓在哪裡?

德國波鴻大學政治學教授辜學武對德國之聲記者說,他認為,中國與其它國家比,在非洲有非常強烈的冒險精神。這麼大規模的惡性事件至今還沒有發生過。這個事件「給中國大型國有石油企業敲了一個警鐘。」

辜教授特別指出,中國「派出去的工人的知情權應該受到保護。」從這個事件的過程看,國內派出去的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前往的歐加登地區是個戰亂的地區。今後中國派人到非洲去,一定要讓他們多瞭解當地的情況,尤其是安全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來,非洲頻頻發生針對中國人的襲擊事件:今年,在三次行動中,共有16名中國石油工人在奈及利亞被綁架;今年2月,在肯亞的一家中國石材工廠,1名中國工程師被打死。

澳洲墨尔本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塔內加(Pradeep Taneja)在接受亞太商業周刊採訪時說,可以看到,中國公司在非洲的投資決定經常做得非常快,而沒有對金融和安全方面的風險作出充分的調查。這些中國公司多半是國營大型企業,他們的行動是在中國國家能源的日程表上的。

辜學武教授認為,一年前,中國在非洲的人員還不到三十萬或四十萬,現在據非洲的一些報導,已經有一百多萬中國人在非洲進行各種商貿活動。人多了以後,當然更可能成為襲擊對象。另一方面,「非洲本來就是一個矛盾非常多的地區。很多政府跟反對派的武裝本來就有武裝衝突。中國在加大與各國政府合作的時候,往往忽視了有可能成為這些衝突的犧牲者。當地的反政府組織在沒有力量來跟政府衝突的時候,往往就採取這樣的手段,襲擊或者綁架人質的手段,對政府施壓。中國員工沒有受到充分的保護,所以很容易成為當地反政府組織襲擊的對象。」

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呢?

澳洲专家塔內加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始終說,中國堅持不干涉它國內政的政策。但隨著中國經濟、尤其是能源開發的國際化,面對中國的商業利益和外交利益受到世界部分國家國內問題的嚴重干擾,這個政策似乎有點站不住腳了。

辜學武教授的看法是:「從長遠的角度講,應該跟歐洲和美國以及其它西方國家進行合作。用一種說服的辦法,勸誘非洲國家的政府加大力度進行國內的政治改革,加大政治穩定的力度。」

但他認為,要很快讓非洲國家穩定下來不太可能。所以,從短期的角度講,中方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放棄這種對非洲的大力度開發工作,另一個是在對非洲大力度開發的同時,派出自己的保護的隊伍,也就是說加大自我保護。這個自我保護不是每一個工廠,每一個企業自己能完成的。這必然要出現一個問題,就是要用武裝力量進行自我保護,但這個選擇對世界輿論來講會是對中方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近幾個月來,中國一直承受著這樣一種壓力,就是說中國在非洲進行新殖民主義的開發。如果中國要加強自我保護的力度,派譴武裝力量進行保護,就會印證西方輿論界的說法,即中國正在進行殖民非洲的活動。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而且,有關國家政府是否同意中國自己派武裝力量保護自己的員工也是個問題。儘管如此,辜教授仍認為中國應該爭取自己派武裝力量保護自己國家的公民、員工,要積極與非洲國家政府就此進行談判。

辜教授認為,中國要保持在非洲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它在非洲的力度的話,「它必須要準備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包括人員傷亡的代價。」(平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