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被遺忘的德國「狼孩兒」

2013年5月11日

1945年5月9日二戰結束,但是德國的「狼孩兒」們卻要獨自逃往立陶宛。這是個影響他們一生的決定。

圖片來源: Monika Griebeler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阿爾弗雷德‧皮彼瑞特(Alfreda Pipiraitė) 18歲的時候,她以為她終於被新家庭所接受了。"但結果卻不是這樣的,他們稱我為德國豬、希特勒崇拜者、法西斯分子等等。當家裡人這樣叫我的時候,我會覺得特別痛心。"

其實阿爾弗雷德‧皮彼瑞特的原名叫路易絲‧奎奇(Luise Quietsch),是德國人,出生於1940年當時東普魯士的施威斯特霍夫(Schwesternhof)。她4歲的時候被一個立陶宛家庭當成"狼孩兒"收養。據史學家萊瑟羅維茨(Ruth Leiserowitz)估計,在二戰快結束的混亂時期,有5000多名兒童從東普魯士逃到立陶宛尋找食物和棲身之處。確切的數字無從而知。

二戰奪去了"狼孩兒"們的父母、家庭和語言。這場戰爭搶走了他們的過去和未來。這些四到十二歲的孩子們游蕩在樹林中,一個人或一群人。他們中有些人甚至連鞋都沒有。他們的肚子浮腫,胳膊細如竹竿。他們的牙齒漸漸腐爛。他們有時候吃草、有時候吃青蛙,有時候什麼吃的都沒有。

從蘇聯兵營裡"被偷走了"

路易絲最初和姨媽、表弟一起逃到西部。當時被燒焦的樹干燃著點點火星。死馬躺在路邊,旁邊可以看到汽車的廢墟和半開的手提箱。 "有些箱子裡有一個玩具熊,我會說,'哎,停一下,我想要它'",路易絲講述她坐有篷馬車逃難的經歷。她的記憶已支離破碎。大部分已經被遺忘,更多正在被遺忘。

1944年數千名難民從東普魯士逃往立陶宛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我們突然被俄國人追上了。我只記得可怕的婦女尖叫聲。她們就在離我們只有幾步之遙的地方被強姦了。我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繼續說。炸彈襲擊拆散了她和姨媽。一位蘇聯軍隊廚師將她帶到了立陶宛。在那裡,她在軍營柵欄後面看到一名年輕女子,這位女子拿出了糖果。 "於是我就跟著走了,我沿著柵欄走著走著,就發現了一個洞,然後我就從洞裡鑽了出來 ,來到了這個立陶宛家庭,嗯!我就是這樣'被偷走'的!"她笑著說。

路易斯很愛笑,高興時她笑,尷尬和害羞時也笑。因為她在不幸中卻是幸運的:路易絲改名為阿爾弗雷德。這個立陶宛家庭為她辦了立陶宛身份證,送她上了學。"我一直啥也不缺,衣食無憂。我當時是總是一個那麼小的孩子,當然需要一個家庭,"她說。 "有時我甚至忘記了我不是他們親生的。"

謾罵和強姦

其他人必須為生存而鬥爭。瑞斯克(Ruth Deske )13歲的時候才去了立陶宛,她非法搭乘了一列貨運火車。她被抓到、被扔下火車後,又跳上了下一班火車。在立陶宛,她到處乞討,並帶著她討來的食物回到東普魯士。她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此事。母親去世後,僅留下她和三個兄弟姐妹。她抱著最小的弟弟徒步穿越邊境。 "他骨瘦如柴、自己寸步難行。"她在記者韋特貝格(Sonya Winterberg)的書《我們是狼孩兒》中說到。

路易斯立陶宛家庭的照片圖片來源: Luise Quietsch

其他的"狼孩兒"游過尼曼河或步行了數千里。誰能最終到達立陶宛,並在那兒找到一個新家庭,往往不得不為住所和食物而辛苦工作:在馬廄裡、當牧童,做郵遞員,當女傭。只有少數孩子能去上學。所以有許多狼孩兒至今仍是文盲。一些遭受侮辱或毆打,路易斯說:"有些女孩甚至被立陶宛的主人強姦。然後還被警告閉嘴,否則會更糟,直到今天他們都不敢提一個字。"

"你是德國人?你胡扯吧!"

"Vokietukai"--渺小的德國人,立陶宛人這樣稱呼這些無親無故的「狼孩兒」。這些孩子在立陶宛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禁忌話題。對自己行為的羞恥和偏見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在蘇聯時期時刻伴隨人們的恐懼感。"立陶宛作家萊彼卡斯(Alvydas Šlepikas)說,"(一旦被發現)一家人都會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路易斯在立陶宛改名為阿爾弗雷德圖片來源: Luise Quietsch

" 千萬不能被發現,這也是許多孩子不能上學的原因。所以他們需要一個新的立陶宛的名字。所以他們必須說立陶宛語和拒絕承認他們的德國血統。 "這一直是個秘密。我知道我沒有權利,我必須沉默和聽話,我也照做了。"路易斯回憶說。甚至連她的丈夫和女兒都很多年不知道她有德國血統。 "我結婚之前告訴我的丈夫說:我是德國人,他說。'哈,哈,你胡扯!'之後我們再也沒談及這個話題,"她說。

害怕"俄羅斯姊姊"

當立陶宛於1990年獨立後,恐懼感逐漸消失。 "狼孩兒"開始尋找他們的家人,他們給紅十字會寄尋人啟事。路易絲找到了她失散48年的的兄弟姐妹。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說,就像大海撈針。他們來到立陶宛的時候還很小,他們對德國的記憶已所剩無幾。

路易斯在她父母曾住過的家前圖片來源: Claudia Heinermann

德國親戚也不總是樂意知道他們失散的兄弟姐妹的境況。他們害怕這些"俄羅斯姊姊"和他們爭奪遺產。

目前約有80個"狼孩兒"生活在立陶宛,部分生活貧困。他們的退休金微薄。立陶宛政府2008年才開始給"狼孩兒"發放養老金補貼,所謂的"孤兒獎":180立特,約50歐元一個月 - 前提是他們能證明他們在東普魯士出生。

拉線玩偶勾起的德語記憶

由於官僚主義、缺乏語言技能和文憑,「狼孩兒」返回德國的希望也破滅了。德國政府對「狼孩」的態度也不明朗。2007年前聯邦議員馮‧斯特滕(Wolfgang von Stetten)分析說:「『狼孩兒現在生活窘迫,為這些人提供一小筆養老金的所有努力終以失敗告終,這對德國政府來說是一種恥辱。」

路易斯已適應了在立陶宛的生活圖片來源: Luise Quietsch

為此路易斯不用擔心。她可以上大學,收入也還不錯。如今,她和丈夫生活在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她的客廳裡擺滿了書,其中也有德語書。20世紀九十年代初路易斯又重新記起了她的母語,純屬偶然。當她路過一家玩具店時,德語單詞「Hampelmann」—「 拉線玩偶」突然閃過她的腦海。「我不禁自問道,我怎麼會知道這個詞?我自己也很驚訝。我以為,我已經忘了所有的德語。然後我便開始重新學習德語。」 路易斯已適應了在立陶宛的生活。

作者: Monika Griebeler 編譯:安靜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