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被錯判的中國與世界

2013年2月24日

從莊則棟的人生到「港獨勢力」,從中國網路間諜戰到中美及台海關係,到處都充滿了掩飾、誤讀、錯判與扭曲的訊息。

圖片來源: TEH ENG KOON/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乒壇宿將莊則棟去世,國內媒體對其一生充滿贊譽,香港《蘋果日報》發表 孔捷生的文章,談論 莊則棟的功過是非。文章說,莊則棟是連獲三屆世界男乒單打冠軍的傳奇人物,在1961年中國正經歷三年大飢荒,餓殍遍野,他的勝利"成了一顆精神原子彈,舉國歡騰"。

文章提到莊則棟在"文革"中悟出"要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跟對人,別犯錯誤",遂躍升任國家體委主任,組織過無數次鬥爭會和革命大批判,特別受江青青睞。"文革"之後,被關押北京衛戍區隔離四年,之後發配山西體委繼續審查,直到1984年才允許回京,少有機會"發揮余熱"。

文章說,"不管如何,莊則棟當年撬開中美之間的堅冰,真要感謝他"。同時提到,鄧小平"文革"後復出出訪日本時就說過:"要搞清楚為甚麼二戰跟著美國跑的國家都富起來了。"作者認為,"儘管嘴巴不承認,中國這幾十年就是傍上美國大款,從而搭上了全球化這班車"。

香港近期出現"港獨"傾向圖片來源: Reuters

中共錯判"港情"

最近半年來,中國政府對香港出現所謂"港獨"的傾向憂心忡忡,似乎所謂"港獨"已成勢頭。學者程翔在香港《明報》發表文章,認為這是中央錯判"港情"。

文章援引內地網站網易幾年前的一項調查,題目是"如果有來生,你願不願意再做中國人?"投票結果是,在11,271名投票者中,竟然有高達65%不願意再做中國人,其中有37.6%是因為"做一個中國人缺乏人的尊嚴"。作者說,"經歷了中共統治60多年的內地人民,在所謂'盛世'之下竟然有65%的人表示來生不做中國人,那麼經歷了中共主權15年的香港人,其中國意識日漸淡薄(或香港意識日漸強烈),就很容易理解了,因為這兩種現象,都是民心向背的指標,論其性質及其原因都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中共統治的結果"。

所以,作者認為,"假如中共真的擔心香港出現'港獨'現象,中共要檢討的,是它的政策為什麼會導致它治下大多數中國人來生不願做中國人、導致它主權下大多數香港人的中國意識逐漸淡薄,而不是一味諉過於'外國勢力'、'港英餘孽'及'反中亂港分子'"。

中美間諜戰生生不息

網路間諜戰成為時事熱點。《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認為,中國不會減少網路間諜活動。作者格雷格‧奧斯汀指出,"歐巴馬的一些顧問建議採取嚴厲措施來向中國發出明確訊號,要求它改變行事方式。但即使美國方面發起報復,中國也不太可能如他們所希望的那樣進行回應。不管美國做何行動,這種間諜活動還將持續,並有可能進一步增加"。

對中國間諜活動最主要的兩大控訴之一,是私人組織和政府組織都在大規模地竊取西方企業的設計機密。這種竊取行為按照中國自己的法律也算違法,但是"在中國有一個笑話,說美國企業到中國的法庭上打智慧財產權的官司都會以敗訴告終"。

第二個主要控訴是說,"中國正在以充滿敵意的戰略意圖積極地滲入美國的重要訊息基礎設施"。中國的決策受到領導層的影響,"中國領導人嚴重依賴情報機構和武裝部隊來維護政治穩定,這些人是間諜活動的主要實施者"。

作者認為,"美國混淆了智慧財產權竊取和國家安全威脅這兩個不同的控訴,這對美國的立場毫無幫助"。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評論探討中文關係及"棄台論",認為中國的專制霸權是問題關鍵圖片來源: AP

"棄台"還是"棄中國"?

台灣自由時報發表文章,討論中美關係及美國的"棄台論",認為事實並不像中國政府強調的那樣,台灣問題是兩國關係的唯一障礙,而中國專制與霸權才是問題的關鍵。

作者王景弘描述問題的背景說,"過去幾年,中國自命崛起,居大國地位,強悍有所主張。它的專制獨裁體制剝奪人民的自由與權利,唯一容許的言論自由是鼓吹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致狂妄好戰、備戰、霸道擴張的言論充斥媒體與網路"。他討論了釣魚島(尖閣諸島)、南海諸島及反恐立場等問題之後,認為"美國利益在維持台海現狀,馬英九的復辟政權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在世衛大會接受做為中國一省的安排,已逐步改變台海現狀,但中國仍不斷以利誘、分化要把台灣完全並入中國。在中國達成其併吞台灣野心之前,它的同路人當然叫囂台灣是美國與中國關係的唯一障礙。但中國已經與眾鄰國為敵,美、中即使沒有台灣問題,也還有其他利益衝突的問題"。

文章說,"一個政權如果不能尊重自己的人民,這種政權也難與國際社會和平相處。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一百人自焚抗議的紀錄;也沒有幾個國家,會把要求政府履行憲法規定的人關進牢裡"。美國與中國關係的障礙不是台灣,而是中國的專制體制與霸權思維。因此,"棄台論"那幫人實在搞錯事實,搞錯對象,"民主國家應該棄中國,或中國自己棄共產黨體制,至少履行它自己的憲法規定,而不是"棄台"。

摘編:張平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