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評說中國第二場"茉莉花抗議"
2011年2月28日杜塞道夫的《西德意志報》對中國政府打擊異議人士評論道:
"中國政權表現緊張。當權者害怕阿拉伯國家的騷亂會蔓延開來,害怕抗議浪潮也會將他們沖到一邊。為了不讓嚴厲打擊反對派的行動過多地流傳到外界,外國記者遭到關押。西方世界必須對此作出明確的反應。美國和歐盟國家現在可以表明,他們是否從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的革命中學到了什麼。對這些國家,他們在太長時間裡對獨裁者的壓迫行徑聽之任之。對中國,他們不應該再重複這一切。"
該報還寫道:"中國不是埃及、突尼斯或者利比亞。第一眼看去,阿拉伯茉莉花革命的火花蹦到中國的可能性很小。中國經濟每年增長約10%。許多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比過去好。因此,只有極少數公民想要推翻共產黨統治或者希望共產黨統治突然終結。不過,他們的確希望進行逐步的政治改革,其中包括獨立的法院,讓法院不再是地方政權的命令接受者,也包括清除腐敗官員。過去幾年的進步不能掩蓋中國面臨的巨大問題:物價飛漲,自然環境越來越糟糕,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北京的官員們明白目前的形勢。他們只希望能在2012年秋天的黨代會召開前熬過剩餘的任期。因此,他們污衊要求改革的呼聲是'試圖破壞中國穩定的來自國外的企圖'。"
既防守又進攻
《華盛頓郵報》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日大量出動警察和安全人員,外國記者在王府井等地被盤查甚至遭到毆打進行了報導。該報寫道:
"反政府抗議浪潮席捲中東和北非以來,中共統治者反應緊張,既採取了防守戰略,也採取了進攻戰術……官員們利用國家媒體排除一切有關這些政權與中國的比較。同時,他們也加入對'社會衝突'以及貧富收入差距加大這些問題的公眾討論。他們還關押了一些積極分子和人權律師,在網路上過濾敏感詞條,比如'埃及'、'突尼斯',甚至美國駐華大使Jon Huntsman的中文名字洪博培。此外,他們還對想對此進行報導的外國記者提出了警告。"
給反抗「病毒」來一片鎮靜劑
維也納《標準報》對溫家寶在周日與網民交流中做出的承諾評論說:
"今天,在其它阿拉伯國家,在伊朗,甚至在中國,一切看來都是可能的。沙烏地國王最近拋出了幾十億美元來安撫他的國民。北京政權周末罕見地做出了自我批評。在幾年強硬的增長政策後,溫家寶總理突然要抑制物價上漲,消滅黨內和國家機構中的腐敗。自然,這也許是對付反抗病毒的鎮靜藥。不過,共產黨領導層覺得有必要談談這些問題還是令人感到吃驚。"
編譯:樂然
責編:石濤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必然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