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正在繼續努力阻止烏克蘭戰事 。他還表示,他已收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承諾,在習的任期內中國不會攻打台灣。
然而,現實是,人們越來越擔心烏克蘭戰事恐怕將持續下去,並將繼續消耗大量武器。美國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盟友擔心,如果俄羅斯或中國認為自己能夠輕鬆取勝,就會進一步發動掠奪領土的戰爭。
更多閱讀:德國加碼援烏:戰場催生新科技?
上周在倫敦東部舉行的國際國防和安全設備展覽會是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之一,眾多企業都希望搭上歐洲乃至全球不斷增長的國防開支這班車 。
展會期間以及展會開幕前,英國發布了一系列重要公告,包括向挪威出售英國製造的反潛護衛艦的協議。但與此同時,多家中小企業也抱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政府在授予合同方面往往過於遲緩,導致雄心勃勃的初創企業陷入資金困境。
展會期間,科技巨頭谷歌與英國政府簽署了一份價值4億英鎊的協議,用於開發安全的雲計算系統,以便與美國及其他盟友更好地共享訊息。
德國政府1月25日證實,即將向烏克蘭提供豹2坦克。德國一直表示會向烏克蘭提供廣泛的軍事援助。此間包括「黃鼠狼」步兵戰車、陸基防空系統Iris-T SLM、獵豹式自行高射炮和Mars II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在內的大量德國武器裝備都送入烏克蘭戰區。2月3日,德國政府宣佈允許向烏克蘭出口豹1坦克。 圖片來源: Martin Meissne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政府2023年2月3日向烏克蘭發放了豹1主戰坦克的出口許可證。豹1坦克是二戰後為聯邦國防軍研製的第一款主戰坦克,生產於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2月7日,德國經濟部批准向烏克蘭提供178輛豹1A5型坦克。
圖片來源: Thomas Imo/photothek/picture alliance 豹2坦克是主要服役於德國聯邦國防軍的主戰坦克,總共有A1到A7等多個型號。它可用於對付最高達3500米高度的飛機和直升機,也可用於對付輕裝甲地面目標,如步兵戰車和裝甲運輸車。因此,它既是防禦性武器,又是進攻性武器。德國政府發言人黑貝施特賴特(Steffen Hebestreit)1月25日證實,德國打算從聯邦國防軍庫存中向烏克蘭提供14輛豹2A6主戰坦克。
圖片來源: Peter Steffen/picture-alliance 「黃鼠狼」步兵戰車( Marder )用於戰場運兵,並提供火力支援。射擊手可從戰車內對外射擊,是一種多用途武器系統。該戰車可為6、7名射擊手提供空間,打擊地面和空中目標。德國準備總共向烏克蘭提供40輛「黃鼠狼」步兵戰車。
圖片來源: Philipp Schulze/dpa/picture alliance Iris-T SLM是一種陸基防空系統,是德國代傲防務公司製造的Iris-T防空系統的升級版。該系統可保護城市和軍隊免受多次同時發生的空襲。它被認為是2022年最先進的防禦系統之一,射程長達40公里,售價1.4億歐元,屬於北約的中程防空系統。去年10月,德國將首批一套Iris-T SLM移交給烏克蘭武裝部隊。德國計劃總共提供4套該系統。
圖片來源: Shan Yuqi/Xinhua/IMAGO 獵豹式自行高射炮是德國向烏克蘭提供的首款重武器。這款防空炮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能夠緊隨裝甲部隊行動,為前線作戰單位提供低空防衛。到目前為止,德國總共交付了30輛獵豹式自行高射炮,還有7輛即將交付。
圖片來源: Maurizio Gambarini/dpa/picture alliance Panzerhaubitze 2000自行火炮,簡稱PZH 2000自行火炮,是一種由德國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和萊茵金屬為德國陸軍設計製造的自行火炮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之一。裝入火炮的60發炮彈可以10秒3發的速度發射完畢。根據所用炮彈形式,可打擊30至56公里內的目標。據聯邦政府網站消息,德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7台這樣的自行火炮。
圖片來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5套MARS II 多管火箭系統。該系統可以發射與美國「海馬斯」系統相同的導彈。Mars-II每分鐘能夠發射多達12枚導彈,射程超過70公里。不僅如此,導彈發射器系統可以使用GPS或投雷導彈進行制導。
圖片來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裝甲架橋車主要用於快速架設橋樑,令部隊迅速通過河流,普遍裝備於工兵部隊。戰時對於恢復被破壞的基礎設施以及向平民眾提供食品和藥品都非常重要。到目前為止,德國已經向烏克蘭交付了三輛「海狸」裝甲架橋車,接下來還會提供13輛。
圖片來源: Patrik Stollarz/AFP via Getty Images 這是德國軍火公司Dynamit Nobel Defence研製的無後坐力火箭筒。德國目前向烏克蘭援助了3000件鐵拳三型火箭筒,外加900個配套手柄。它從肩上發射,可對付400米以外的固定目標和300米以內的移動目標,可穿透厚達300毫米的裝甲鋼。有媒體分析認為,在冷戰期間鐵拳三型火箭筒的誕生就是為了對付前蘇聯時代的裝甲部隊,而目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投入數量最多的就是前蘇聯時代的T72主戰坦克,所以向烏克蘭提供這種火箭筒也是有一定針對性的。
圖片來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毒刺」(Stinger)是一種肩射紅外製導地對空導彈,由美國雷神(Raytheon)公司1980年研發並在美國製造,不過,多年來也已在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多國生產,並延續迄今。實戰經驗顯示,「毒刺」是一件操作簡單、極其有效的利器。尤其在蘇軍佔領阿富汗期間,美式裝備的阿富汗武裝曾擊落不少蘇制戰機和直升機。 一旦鎖定目標併發射後,導彈即能在約4000米的距離內自動跟蹤目標。
圖片來源: Ingo Wagner/dpa/picture alliance Strela在俄語中的意思是「箭」。這款攜帶型防空導彈可以說是前面提到的「毒刺」防空導彈的蘇聯對應版本。這次德國將前東德庫存的2700件9K32「箭-2」攜帶型防空導彈(9K32 Strela-2)送到了烏克蘭。雖然箭-2的版本已經有些過時,但它仍然可以在戰場上發揮效用。它的射程在500米到4.2公里之間,可以射到2300米的高空。
圖片來源: Michael Mandt/Bundeswehr/dpa/picture alliance
但優先事項往往是研發那些可以迅速規模化生產的武器系統,而且成本足夠低廉,以便能大規模使用而不至於造成巨額開銷。這其中包括研發新一代價格可負擔的「攔截型無人機」,能夠擊落其他無人機和導彈,成本遠低於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
「愛國者」導彈每枚售價超過400萬美元。無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對於美國及其盟友的自我保護,都需求旺盛。烏克蘭尤其致力於尋找成本更低的方案來擊落俄羅斯導彈。
對於最具進取心的軍工企業而言,其增長速度令人矚目。兩年前在倫敦DSEI軍火展上展出時,愛沙尼亞地面無人載具公司Milrem還在為其最新項目爭取歐洲資金。如今,Milrem的基礎型地面載具已被十多個國家採用。這些國家都能獲得部分來自烏克蘭戰場的共享用戶數據。除了價格高的外國無人載具外,烏克蘭還自行研發並部署了成編制的更廉價的遙控地面車隊,用於執行更危險的任務。
更多閱讀:台軍實測美售海馬斯 射程可覆蓋福建沿海
這些任務包括撤離傷員、道路清障、彈藥補給,以及其他一系列原本可能危及人員安全的工作。正如一名烏克蘭軍官所說:「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多人手,只能靠技術來彌補。」
對於尚未在烏克蘭測試裝備的外國企業而言,這引發了一場爭相將新裝備送上前線測試的競賽。
汽車製造商IDV是眾多專注於提供更高程度自主性的公司之一。這家企業提供的技術允許一名駕駛員同時操控多輛軍用卡車,或讓車輛在執行任務後(如運送傷員)能自行從前線返回更安全的基地。
烏克蘭有哪些防空武器裝備?它們有效嗎?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這家企業的經理傑夫‧戴維斯(Geoff Davis)表示:「我們看到從後勤到路線清理等一系列任務都對機器人技術充滿需求。這些新技術將徹底改變現代衝突中的作戰效能和效率。」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相信外國製造商能像他們所聲稱的那樣,為烏克蘭帶來顯著優勢。因為烏克蘭前線每天消耗的武器數量極為龐大,如果依賴這些昂貴的西方系統,其成本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烏克蘭官員和專家描述了前線雙方由無人機所構建的一條長約 30 公里的「死亡地帶」。任何在該區域移動或產生顯著熱訊號的人員或車輛都可能成為被打擊的目標。
英國前軍人、政治人物鮑勃‧西利(Bob Seely)撰寫過與烏克蘭相關書籍。他說,如果一個軍隊使用那些價格數萬美元甚至更高的昂貴無人機,就可能輕易陷入每周消耗數十億美元的境地。
他警告說:「西方的軍工模式已經破產了,」除非它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多武器。
美國工廠加班為烏克蘭生產彈藥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據Politico報導,萊茵金屬公司 首席執行官阿明‧帕珀格(Armin Papperger)說,由於在選址問題上存在分歧,該公司在烏克蘭境內建造彈藥廠 的計劃被推遲。
不過,該公司確認工廠的建設仍在進行中,而且烏克蘭也將在今年年底前接收萊茵金屬的「天空衛士」(Skyranger)防空炮。支持者認為,這一系統可能會成為前線對抗無人機的「游戲規則改變者」,並可能帶來另一場重大的戰場態勢轉變。
但這也引出了另一個挑戰:各國競相投資,可能被很快就會過時的裝備拖累。西方軍隊及其相關產業過去一直在努力應對這一挑戰,但這一次的風險可能要高得多。
DW中文有Instagram !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