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西非會議130周年:非洲殖民的序曲

Werner Schmitz2015年2月25日

130年前,柏林西非會議進入尾聲。它是西方列強入侵非洲並展開殖民的序曲。各國在地圖上肆意劃下的邊界範圍,至今仍深深影響著非洲。

Kongokonferenz Berli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130年前,德國總理府的會議廳牆上懸掛著5米高的非洲地圖,上頭標示著清晰的輪廓線、河流、海洋以及幾個地名-還有大片空白區域。1885年2月26日,歷時三個多月的 "剛果會議"終於落幕,當時歐洲人還未踏入非洲的腹地。

13個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和鄂圖曼帝國的代表在當時的德國總理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的邀請下,望著巨大的非洲地圖,討論如何依照"國際法"瓜分非洲大陸。沒有一個非洲代表獲邀與會。

"逐鹿非洲"的起跑槍響

剛果會議(又名西非會議)被視為殖民者入侵非洲的起跑槍響。遠至衣索比亞和利比亞,所有今日的非洲國家在剛果會議結束後的幾年光陰內,便被世界強國們瓜分殆盡。在許多情況下,經緯線、河流和山川被作為殖民地間的分割線,列強們甚至直接拿出直尺畫出邊界。因此,在不少歷史學家眼中,剛果會議是許多非洲內部衝突的基礎。奈及利亞納薩拉瓦州立大學(Nasarawa State University)的歷史學教授阿金烏米(Olayemi Akinwumi)指出:"在未考慮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結構的情況下,非洲遭到瓜分。"

德國總理俾斯麥召集歐美代表舉行西非會議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kg-images

幾乎每十個少數民族定居區中,就有一個被邊界線畫過。貿易道路被切斷,所有與殖民地以外的交易都遭到禁止。研究證實,被邊界線一分為二的社群更容易陷入內戰並且經常更貧窮。阿金烏米說:"剛果會議對一些國家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許多國家至今還深受其害。"

擔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德國埃爾福特大學非洲殖民史研究學者佩塞克(Michael Pesek)表示,在多數情況下,歐洲殖民者完全忽視當地的狀況與需求,喀麥隆便是一例。但目前的研究並不認為,肆意的邊界劃定是造成非洲後殖民時期衝突的主要原因。他指出,當地民眾已經學會與經常只是紙上形式的邊界共存。"邊界對非洲的地緣政治相當重要。不過對當地民眾而言並沒有意義。"他們甚至經常能從邊界劃定中獲益-例如通過走私。

上世紀60年代,非洲殖民地不斷要求獨立,非洲政治家也獲得修正殖民時期邊界的機會,但他們卻未付諸行動。"多數的政治家合理的擔心,如此一來會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佩薩克如是說。"過去幾十年裡,非洲雖然發生多場內戰,但是鮮少出現邊界衝突。"

當今的衝突與哪塊土地曾經是比利時、英國、法國或德國殖民地較無關聯。殖民者對種族的劃分才是衝突的主要原因。"許多我們如今的種族劃分,在19世紀的時候更開放、更靈活",佩塞克說。例如盧安達在殖民時代前,胡圖族和圖西族不過是社會族群的劃分。根據社會地位和富有程度,胡圖族人可以成為圖西族人,反之亦然。直到殖民者將二者做出絕對的區分後,才造成他們之間的對立。1994年,胡圖族人對圖西族進行種族滅絕大屠殺,約一百萬人被殺害。

歷史學家表示,西方列強在未考慮到政治、社會和經濟結構的情況瓜分非洲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Haeckel

向殖民者索賠

2010年,剛果會議滿125周年。非洲多國代表在柏林對殖民造成的影響提出賠償要求。非洲國家在一份聲明中寫道,125年前歐洲各國無視非洲的法律、文化、主權和制度肆意瓜分非洲,此舉是違反人道的罪行。聯署國要求當時的殖民國家,在具歷史意義的地點資助建立紀念碑,歸還竊取的國土及其它資源,修復掠奪的文物,並且承認殖民主義以及殖民罪行是反人類罪。

但至今各方尚未有任何動靜。德國和奈及利亞的歷史學家對此並不訝異。佩塞克表示:"人們經常說起要對奴隸交易或是大屠殺做出彌補,但是鮮少提到要對歐洲列強在殖民非洲一百多年的期間裡所犯下的罪行進行補償。"阿金烏米總結道:"我不認為會有任何形式的賠償。"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