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制裁壓力 不要軍事打擊
2011年11月9日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伊朗核計劃的報告公佈之前,以色列和美國的鷹派就取得了一致意見。他們認為,有關伊朗核活動的最新跡象明確無誤地表明,德黑蘭的目標是盡快擁有核彈。的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列舉的大量資料已經不容對這一論斷提出懷疑。直至近期,伊朗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掌握全面的核技術,而核技術的矛盾特性就是其具有民用和軍事雙重用途。
德國也擁有製造原子彈的理論技術,但德國宣佈放棄擁有核武器的權利,這一聲明在國際法上是具有約束力的。德黑蘭迄今都沒有這樣做。伊朗政府為自己保留了所有的選項,在外國科學家的幫助下暗中發展軍用的核零件。報告顯示,這些零件也包括核彈頭和引爆裝置。
有許多跡像甚至顯示,伊朗已經掌握了幾乎所有有關技術。因此從決定製造核彈到完成可能只需幾周的時間。無可否認,這對以色列和世界和平構成了威脅,而且這一切將發生在歐洲的大門口。該怎麼辦呢?
多年來,人們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說服伊朗放棄核武器,但沒有奏效。不過在數年前,國際社會(德國也曾參與斡旋)曾在外交努力方面取得過明顯的進展,但此後又回到了對峙局面。鑑於目前以色列擺出了動武的架勢,外交官們面臨艱巨的任務。
發動針對伊朗核計劃的軍事打擊不應成為一個選項。它無法全面、永久地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只可能引發一場燎原大火。戰爭將會使伊朗民眾和政府走到一起,使德黑蘭政府內部不同的聲音被遮蓋,使整個國家上下團結,一致對外。這是以色列不願看到的,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歐巴馬必須讓他的盟友懸崖勒馬的原因。
伊朗很清楚,以色列具備對核攻擊進行還擊的能力,這是存在於國際法監督機制之外的現實。一旦以色列進行核還擊,對伊朗造成的後果將是毀滅性的。就這一點來看,目前人為製造的恐慌和有關是否有必要進行預防性打擊的軍事討論也是誇大其詞。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將成為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的議題。安理會將就新的制裁措施進行磋商。俄羅斯也要面對這一局面,該國一直在有關伊朗核計劃的問題上立場謹慎。儘管聽起來有些荒謬,但事實是,只有國際社會加大對伊朗的壓力,才能迫使德黑蘭重返談判桌。
但同時,也必須向伊朗指明一條擺脫制裁困境的出路。現有的制裁措施已經使伊朗和該國部分領導人陷入窘迫。德黑蘭領導層並不像看起來那麼一致。如果國際社會能夠在經濟合作和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議,伊朗政權內部的力量對比就可能發生變化,為該國以平等的地位重返談判創造有利條件。而最終的目標還應是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
作者:Daniel Scheschkewitz 翻譯:葉宣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