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文化融合還是一國兩制

2012年1月29日

本周是中國傳統春節,但香港媒體依然關注三月即將展開的特首選舉,以及最近發生在香港和內地之間的一些風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rco Images GmbH

香港《蘋果日報》本周發表社評,題目是"要文化融合,還是要一國兩制?"。社評說:"一場內地客在港鐵進食的風波,由兔年蔓延至龍年,在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辱港狂言推波助瀾之下,事件正由網上的罵戰衍變成現實中的衝突,香港網民的反煌行動與內地網民號召東鐵集體進食行動只是衝突的序幕,事件正由遊客公德心的一般性問題,衍變成中港族群衝突的政治性問題,凸顯的是中港經濟加速融合之下的文化衝突,凸顯的是港府在維護「一國兩制」問題上的無心無力。"

社評寫道:"香港公共交通工具禁止飲食,據說始於1937年,起因是當年發生霍亂疫情,奪走一千多人的生命。……多數內地遊客在香港還是能遵守公共交通工具的法例的。對違規者,港人本來也可採更寬容的態度,以提醒代替指摘,但孔慶東將港人的守法行為稱為給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的習慣,其實是侮辱了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的北大,侮辱了守法的內地同胞。「狗咬人不是新聞。」孔慶東徒有孔子後人、北大教授的身份,其狗論、無腦論,與其近年吹捧北韓、吹捧金正日的言論一樣,根本不值一駁。但是,在中港兩地社會矛盾激化、民眾怨聲載道之際,孔慶東的辱港狂言,無異於為一些憤青提供了彈藥,也凸顯內地一些學者、民眾、官員視「一國兩制」的國策為無物,凸顯他們在中港經濟加速融合過程中形成的優勢、自大心理,並以這種心理看待中港兩地的文化差異。"

社評繼續寫道:"說到底,中港兩地的文化差異是核心價值的差異。香港沒有民選政府,談不上是民主社會,但法治、自由還是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更是港人崇奉的核心價值。當中國官員、學者、民眾的言行,影響香港的文化或核心價值時,香港的輿論必定勇於回擊,不論你是北大教授孔慶東,還是北大畢業的副總理李克強。這是香港與內地最大的分別,也是有些中國官員、學者認為香港「人心還沒有回歸」的原因。他們甚至將致力維護香港文化、核心價值的人物、言論歸類為「隱性港獨」,忘記了「一國兩制」應有之義。"

《明報》則發表社評,題為《特首參選人有責任推動民主進程》。社評寫道:"回顧今次特首選舉歷程,粗略可分為勸退論、欽點論和競爭論3個階段。勸退論早已落空,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本月中在珠海與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會面時的一席話,欽點論也可以休矣。當時李建國點名說唐英年和梁振英同屬中央可接受人選,又期望選舉是公平、公開、公正的君子之爭,希望今次選舉會為2017年普選特首樹立典範。"

社評說:"李建國這番話,被解讀為中央樂見唐、梁二人透過競爭,贏得市民認同和選委投票支持,然後由中央任命為特首,所以,特首選舉處於競爭階段,相信在選委會有投票結果之前,都會處於這個狀態。李建國除了間接否定欽點論,他所說「樹立典範」也十分重要。2017年普選特首,是香港政治民主化重要進程,若今次特首選舉有示範作用,首先在民主成分要有可供借鑑之處。"

社評最後寫道:"中央雖然不接受民主派參選人,但是今次民主派建立的初選機制值得肯定。何俊仁和馮檢基兩名民主派參選人,同場論政和出席政策辯論,然後透過民調和全民投票,選出何俊仁代表民主派參選特首。從過程看來,何、馮二人做到君子之爭,若說「樹立典範」,他們為2017年民主派參與普選特首,創下了可供遵循的先例。"

摘編:李華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