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aos Computer Club

Julie Gregson2008年6月28日

德國著名駭客組織「混亂電腦俱樂部」現在成為了德國私人數據保護倡導者。個人數據在德國得不到有效保護,駭客組織挺身維護個人權利。

「混亂俱樂部」的標誌

上世紀八十年代,"混亂電腦俱樂部"曾名噪一時,當時該俱樂部成員闖入了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的電腦,隨後有人將電腦中偷來的數據賣給了克格勃。俱樂部發言人康斯坦澤‧庫爾茨說現在情況和過去大不相同。她說:"當時克格勃駭客屬於犯罪性質。那個時代網路系統並不龐大,大家都想嘗試一下,看看什麼可能,什麼不可能。現在大多數人都有電腦。我們的角色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

該組織的成員現在花大力氣保護私人數據。在他們髒亂如學生宿舍的柏林辦公室裡,組織成員幹勁十足地搜查所有東西的安全漏洞,從電子投票系統到簽帳金融卡。

有紀律的駭客

該組織成員一直將自己和駭客劃清界限,他們自稱為有道德,不犯罪的駭客。當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越來越離不開電腦,因此這個數字化的社會私人數據很容易別竊取而後濫用。數據保護在德國也是個熱門話題。前一陣,鬧得很凶的德國電信竊聽門事件後,德國鐵路公司和漢莎航空公司也遭到相關起訴。現在德國對此的懲罰最高額度為30萬歐元(46.5萬美元)。

內政部長沃夫岡‧朔伊布勒的指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混亂電腦俱樂部"認為罰得太少了。其發言人庫爾茨說:"這類犯罪不應再被看為小罪過。像德國電信這樣的企業付這筆罰金簡直是小兒科。對他們應該進行拘留懲罰。應該把他們當罪犯對待。現在這些數據幾乎可以記錄一個人的全部生活。"因此這個駭客組織就承擔起揭露濫用數字化社會的職責。

誰是狩獵人,誰又是偷獵者

這個組織還認為,現在國家已經不能承擔起狩獵人的職責。庫爾茨說:"政府自己也想用這些數據。他們也想獲取這些公司的數據。"去年11月,德國議會通過一項法律,要求保存電話訊息六個月。批評者認為這已經超過了歐盟的要求期限。

庫爾茨還認為,德國數據保護部門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州層面都嚴重地缺少人手,同時需要頒布相關的法律條例。

德國不再是耀眼的榜樣

儘管"911事件"後,很多國家都為了安全犧牲了公民的自由。一項倫敦非政府組織"國際私人權利"發布的報告表明,德國在一年內私人權利保護狀況從第一降到第七。

庫爾茨評價說:"實際情況更差。這個排名主要是根據書面的法律規定,如果調查一下電話竊聽狀況,德國一定超過美國排名第一。網路監控在德國也很嚴重。"

因此在這種氛圍下,非政府組織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這個視自己為議會外反對黨的非政府組織就駐紮在聯邦議會的不遠處,並經常和政治黨派聯繫。而真正能認識到私人數據安全重要性的大多是年輕的懂計算機的議員。

最近幾年,"混亂電腦俱樂部"的技術也漸漸受到重視。組織成員會被邀請給議會委員會作報告或者作為德國憲法法庭的專家證人出現。這個小組還可以為電腦安全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庫爾茨現在正忙著檢測是否可以通過制定品質標準保證電子投票安全。現在現有的系統都有被操縱的危險。

貓和老鼠的游戲

儘管目的單純,但是他們的工作常被置於法律的邊緣。同時他們也經常搞些噱頭來吸引媒體的注意。今年三月,他們"偷"了內政部長沃夫岡‧朔伊布勒的指紋,以次表示反對德國政府強行推行使用生物測定法。並在網上公佈了指紋採集和複製的方法。

庫爾茨因為,保護個人訊息安全的浪潮已經逐漸形成。庫爾茨認為,人們除了通過政治行動表明自己的想法外,還可以以消費者的身份抵制那些沒有對個人訊息進行保護的公司。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