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12月初,英文版的《中國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菲律賓必須意識到扮演美國分派給他們的角色的風險」。
這篇社論的背景是南中國海問題。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就島礁和沙洲以及由此產生的領土聲索發生了越來越激烈的爭端。最近幾周,中菲在斯卡伯勒淺談(中國稱黃岩島)附近,發生了水炮對峙和碰撞事件。11月初,菲律賓宣佈退出中國的形象工程「一帶一路」倡議。
「美國的代理人」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的《中國日報》在該篇社論中寫道,菲律賓沒有自己的利益,而是奉行依賴美國的政策;而華盛頓政府只是假裝努力在亞太地區建立一個「基於規則的秩序」。「但美國本身才是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美國希望利用其地區代理人製造事端,不幸的是菲律賓順從了美國的意圖。」
2023年9月,中國外長王毅再次警告東協(ASEAN),不要淪為地緣政治的「棋子」。
2022年3月的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上也聽說過類似的言論。王毅當時表示,中國和東協要做亞太穩定的守護者,「呼喚和平、穩定、繁榮,這是地區國家的共同心聲」。「亞太地區不是大國博弈的『棋盤』,東協國家不是地緣爭奪的『棋子』,而是促進地區發展繁榮的重要『棋手』。」
東協是由東南亞十國組成的聯盟,代表著近7億人口。菲律賓是創始成員國之一。
更多閱讀:習近平的南海戰略將如何告終?
中國在重蹈美國的覆轍?
《中國日報》的社論標題並非個例。中國希望將美國排擠出印太地區並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中國外交官,尤其是中國官媒,語氣越來越咄咄逼人。然而,這種姿態與外交政策預期的目標相互矛盾,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RSIS)高級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如是說。
「中國希望通過表明『我們追求共同利益而非霸權』,來與美國等西方大國劃清界限。」 許瑞麟指出,中國想要成為一個「仁慈的超級大國」, 但除了這種自我標榜,中國的行為其實與其他大國無異。「當小國的利益與他們的利益一致時,他們才會予以考慮。如果這些利益與他們的利益相悖,就會發生菲律賓現在的情況。」
中國目前是菲律賓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因兩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巨大爭議,也被菲律賓視為一大威脅。而菲律賓傳統上與美國的聯盟關係,也被北京視為心頭之患。
圖片來源: HOW HWEE YOUNG/epa/dpa/picture alliance中國目前是菲律賓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因兩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巨大爭議,也被菲律賓視為一大威脅。2023年,中菲兩國海警船多次在爭議島礁水域發生衝突、碰撞,北京和馬尼拉相互指責對方危險挑釁、違反國際法。
圖片來源: Joeal Calupit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16年7月,設在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PCA,內景圖)宣佈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裁決,全面否定了中國長期堅持的「九段線」內對南海海域和島礁擁有的歷史權利,也幾乎全面認同了菲律賓方面提出的一應訴求。裁決招致中國方面嚴詞反駁。中國稱仲裁結果是「非法、無效」的,並表示「不接受」、「不承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2016年上任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认為,北京從未參與這一菲前任政府提請的仲裁,因此這是一份對中國沒有約束力的文件,並說「其實根本沒有仲裁」。杜特蒂在執政期間擱置了菲中在南海問題上的主權爭議,以此換取中國的投資和貿易。
圖片來源: Ichiro Ohara/AP/picture alliance普遍評價認為,杜特蒂上任後採取接近中國、疏遠美國的路線。菲律賓減少了同美國的聯合演習等軍事合作,同時尋求中國的投資,包括用於發展該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過《紐約時報》引用的數據顯示,在杜特蒂任總統期間,中國只兌現了其承諾在菲律賓投資240億美元中的3%。
圖片來源: Bullit Marquez/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2年5月當選菲律賓總統的小馬科斯改變了前任的對外政策,重新加強與美國的聯盟和防務合作,包括重啟美菲在南中國海的聯合巡航,並重提維護南海仲裁和菲律賓的主權,堅稱「不會允許我們的海洋權利受到一毫米的踐踏」。 菲律賓開始高調譴責北京入侵馬尼拉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驅趕菲律賓漁民。
圖片來源: Leah Millis/REUTERS2023年元旦過後,小馬科斯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隆重接待。雙方強調了中菲睦鄰友好關係,以及以友好協商方式處理「海上問題」的願望。之前在2022年7月,小馬科斯對到訪的中國外長王毅表示,對馬尼拉和北京之間的「交流」持開放態度,「西菲律賓海並不是我們的關係中唯一的一個方面。」
圖片來源: Shen Hong/Xinhua/picture alliance2023年2月,美國防長奧斯汀宣佈與菲律賓達成協議,美國軍隊獲准進入菲律賓另外四個軍事基地。這意味著美軍將擴大在菲律賓的部署,尤其是針對中國在南海和台海的軍事存在。此舉激怒了北京。中國外交部指責美國是在加劇地區局勢緊張,危害地區和平穩定,並稱「地區國家應當對此保持警惕,避免被美裹挾利用」。
圖片來源: Joeal Calupitan/Getty Images菲律賓稱為阿雲津礁、中國稱仁愛礁的一處環礁成為中菲領海爭端的聚焦點。1999年,菲律賓將一艘舊軍艦「馬德雷山」號擱淺在該處,並派人駐守。中方一直要求菲律賓將船拖走,並一再阻撓運送補給的船隻。
圖片來源: Erik de Castro/REUTERS2023年下半年,菲律賓多次指責中國海警船阻攔菲補給船接近環礁。10月和12月發生兩次船隻碰撞事件,菲律賓方面指責中國海警用水炮攻擊菲船隻。2023年2月,中國海警還向一艘菲律賓船隻使用「軍用級別的雷射」,導致菲律賓船員短暫失明。
圖片來源: (Philippine Coast Guard/AP/picture alliance 中美互相對抗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外交政策風格發生了變化。改革家鄧小平在1970年代末提出的「韜光養晦」的口號早已成為歷史。2013年起接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代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外交政策。他之所以能夠採取這種政策,是因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在川普2017年至2021年擔任美國總統期間,為了應對川普的對抗性經濟政策,中國在外交政策上確立了新的優先事項。許瑞麟表示:「由於與美國的關係惡化,中國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從與美國關係的角度來看待和制定外交政策問題。」 他認為美國也是如此,它經常從與中國競爭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在東南亞的存在。
「醜陋的中國人?」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鄧斯特(Charles Dunst)2020 年在政治雜誌《外交政策》上寫道,中國正在重複美國 20 世紀在東南亞犯下的錯誤。
鄧斯特在文中提到美國作家萊德勒(William Lederer)和伯迪克(Eugene Burdick)1958年出版的小說《醜陋的美國人》。書中描述了美國在東南亞的傲慢和麻木不仁的行為。鄧斯特說:「中國如今在那裡的所作所為與美國如出一轍。」
政治學者許瑞麟指出,美國花了多年時間才理解東南亞地區和當地的敏感性。
許瑞麟認為,華盛頓現在能應對東協國家的不同立場,並不總是想將自己的立場強加於人。在民主制度下允許存在其他觀點,也鼓勵進行理性的討論。而中國則在與東南亞國家的談判中堅持自己的立場。在中國這個由威權統治的國家,重點是執行中共中央的意志,包括在與其他主權國家打交道時。
戰狼外交
這個新風格有個專屬名詞:戰狼外交。它源自導演兼演員吳京的動作片《戰狼》。戰狼外交官是民族主義在外國的代表,有時表現得咄咄逼人。他們曾多次將其他國家稱為「附庸」、「傀儡」或「美國的走狗」。許瑞麟認為這種外交方式會適得其反:「它會讓朋友與你疏遠,讓他們對中國產生負面印象。」
許瑞麟表示,如今中共內部的某些人也已意識到了這種風險。然而,迄今方向的調整並不是那麼成功,因為過去幾年的激烈言論不僅影響了外交政策,也影響了國家機構和媒體,最終也影響了民眾。「今天年輕的中國人不會容忍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退讓,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認為中國是強大國家的時代。」《中國日報》的社論正好契合這一形勢,因為中國年輕的讀者群體想要讀到的正是這一立場。
「解碼中國」是德國之聲的一個系列節目,從德國和歐洲的角度對中國在當前國際問題上的立場和論點進行批判性解讀。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國駐法大使有關克裡米亞及烏克蘭主權的言論讓近來備受孤立的中國外交官再次被聚焦。中國咄咄逼人卻往往自相矛盾的國際立場或許也是外交官們的難題。中國新任外長能帶領他的部門走出「戰狼外交」的誤區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北京近年來一改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外交基調。CNN曾報導指出,與過去幾十年素來溫和的中國外交官們相比,「戰狼外交」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類型。這些中國外交官不會發表冗長的聲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群網站平台上,對任何針對中國或共產黨的批評進行直接回擊。
圖片來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戰狼外交「的說法,取自中國2015年上映、票房大獲成功的電影《戰狼》,影片民族主義情緒相當濃厚。中國的外交官們最初並沒有否認這種表述。根據中國官媒央視報導,2020年5月,時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表示,中國堅持走和平路線,然而因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國需要「戰狼」來捍衛國家尊嚴。圖為《戰狼2》劇照。
圖片來源: Koch Films中國外交部並不認同「戰狼外交」的說法。2020年12月,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一次論壇發演講時表示,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他說,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戰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其言論多次引發爭議。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稱可能是美軍把新冠疫情帶到了武漢。 「五眼聯盟」外長發出針對香港問題的聲明後,他在例行發布會上回應,不管他們長「五隻眼」還是「十隻眼」,只要膽敢損害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小心他們的眼睛被戳瞎。他還曾發布一則抨擊澳洲军人在阿富汗所謂戰爭罪行的推文以及虛假圖片。澳總理莫里森表示,中國政府應該為這條推文感到羞恥。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中國駐澳洲大使成競業2020年4月威脅說,如果澳州政府繼續推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圖為冠狀病毒結構示意圖),中國民眾可能抵制澳洲的产品或者旅遊。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則針對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的兒子指責中共「專制政權」的說法,在推特上稱他去了一次邁阿密後「感染思想病毒」。
圖片來源: Reuters/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舉中國在歐洲的5位"戰狼"外交官,包括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吳紅波、駐法國大使盧沙野、駐瑞典大使桂從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駐德國大使吳懇(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oeder2022年10月16日,港人組織在中國駐曼徹斯特領事館前舉行抗議時與領館人員發生肢體衝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領事館院內,遭到毆打。英國政府對此提出嚴正交涉,警方也展開了調查。調查顯示,參與暴力的人當中也包括中國駐曼徹斯特總領事鄭曦原。12月,中方證實包括鄭曦原在內的6名領館工作人員被調離,但稱之為正常人員調動,與打人事件無關。
圖片來源: Matthew Leung/The Chaser News/REUTERS2023年一月,50歲的趙立堅卸下外交部發言人的職務,調任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幾乎與此同時,原駐美大使秦剛(圖)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長。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些人事變動意味著中國有意改變過去幾年樹立起的「戰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長上任後,鋒芒不輸前任。發言人面對國際媒體的態度也絲毫不見緩和。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AP/picture alliance2023年4月21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接受法國媒體電視採訪時,質疑烏克蘭對克裡米亞半島的主權以及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前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並對記者出言不遜,引起國際輿論嘩然。有關言論招致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的強烈不滿。法國總統馬克宏也批評此言「不當」。中國外交部隨即澄清中方"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中國駐法大使館後來則聲明稱大使有關烏克蘭問題的表態是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
圖片來源: Gao Ji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的外交官在公開評論中越來越多地批評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人權,傳遞的訊息是,西方國家沒有資格批評中國,而且中國受到西方國家更多的攻擊。報導援引西方外交官說,中國的戰狼外交"具有很強的防禦性和應急性",但效果適得其反,而且訊息傳遞的受眾並不明確,有點"亂了章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