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哈爾濱污染事件:經濟發展以環境為代價

Petra Aldenrath2005年11月25日

中國多年來不惜一切代價發展經濟,力圖以此解決貧困問題,換取政局穩定,使中國共產黨得以保持其權力。然而,問題的另一面卻是,中國國內對環境的破壞日益惡劣。

空中俯瞰受到嚴重污染的松花江圖片來源: dpa - Bildfunk

中國的水資源不是受到污染就是瀕臨乾涸,70%的河流已經受到污染,三分之一以上地區降酸雨,官方承認,過去50年來,已有1000多個湖泊乾涸。因為大氣污染,在中國許多地區,藍天已然成為稀罕物。據國際能源署報告,70%的中國城市屬於全球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都市煙霧平均每年奪走40萬人以上的生命。

首都北京成了廢氣污染之都圖片來源: AP

為獲得利潤和市場佔有率,工廠和能源企業常常不顧自然環境,將髒物傾入河流,把廢氣排向天空。它們要麼為了省錢,根本不管環境治理,要麼使用過時的機器和設備,而聽任環境遭到污染。在石油化學行業,這一誘惑尤其巨大。這一行業幾乎是所有快速增長行業的供應商,不斷增長的需求使其應接不暇。哈爾濱事件的起因便是由於一家位於松花江上游的化工廠爆炸,使有毒化學物進入河流,從而危及這個有著400萬人口的大城市。這一事件對中國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具有典型意義。

新加坡一名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指出,雖然中國官方制定有與國際標準相符的相關規定,但問題在於,這些規定是否得到嚴格遵循和執行。面臨巨大壓力時,當事人就有可能試圖繞開規定行事。

問題日益嚴重。迄今為止僅考慮如何多多掙錢的人們現在開始為國內的生活品質擔憂。在某些地區,相關憂慮已導致社會動蕩,而這一點本來正是政府希圖借助經濟增長加以避免的。東部沿海省份浙江今年夏天曾發生上千村民抗議一家藥廠破壞環境事件,抗議者稱,該廠造成的化學污染使當地農田幾乎絕收。

北京政府新近提出一項目標,至2020年,明顯改善環境,而與此同時,要讓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增加3倍。如果沒有在消費丶建築以及工業領域對環境有害的習慣的根本轉變,這兩個目標勢難同時達到。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