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幾天,法德關係的話題正在被輿論、特別是法國媒體熱炒,將之稱為嚴重危機,說這對歐洲夥伴之間的特別關係行將結束,原因是德國正在自私地、不顧一切地踐踏法國的利益。
這完全是誇大其詞,也沒有觸及法德關係的核心。在巴黎和柏林之間,無論是在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和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之間、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和德國前總理梅克爾之間,還是在現在馬克宏總統和肖爾茨總理之間,一直都有氣氛不和、意見分歧,也有過政治危機。
兩國在實際問題上當然常常有著不同利益,這些利益必須以某種方式在妥協中得到平衡。但這並不影響兩國友誼的核心,也就是作為歐盟的引擎。
為能源政策而爭執
德法都知道,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和更廣泛的歐洲利益,雙方有義務合作。無論法國還是德國,都無法單獨做到這一點。法國總統知道這一點,德國總理也知道。
在目前的危機之中,針對什麼是正確的能源政策發生爭執著實令人惱火。這令鄰國們感到不安,並揭示出柏林的危機管理並不完美。
然而同時,法國方面對德國2000億歐元援助計劃的批評是不合適的。到目前為止,法國也已撥出1200億歐元用於類似的援助。
本文作者Bernd Riegert 做決定前沒有事先協商
但是,德國方面本可以在作出決定前與法國政府談論此事。而巴黎也沒有就給進口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的意義提前與柏林進行協商,而是寧願加入一個由14個看法一致的歐盟國家組成的集團,同時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先咨詢其最大的合作夥伴、對此事有不同看法的德國。畢竟,馬克宏和肖爾茨在歐盟峰會上也約定,將找到一個解決方案。
此外,法國方面對於德國在軍備政策方面的單獨行動深感憤怒,首先是因為法國公司沒有從德國數十億美元武器支出中得到任何訂單。德國與中國的業務往來也被批評是危險的。法國總統馬克宏認為他的歐洲主權、歐洲自主概念面臨威脅。
德國從美國和以色列購買武器,因為這些武器已經造好了、在市場上了。來自柏林的聲明說,這不是一個歐洲主權問題。馬克宏本人也將前往中國,去鞏固經濟關係。各方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正常的。
馬克宏總統和肖爾茨總理現在必須重新定義法德兩國的共同利益,更好地溝通,然後堅持共同的約定。他們必須讓那些希望團結一致抵禦俄羅斯侵犯、目前感到不安的歐洲國家相信,法德合作作為歐盟的基礎是可行的。
妥協而不是對抗
有什麼可以替代法德合作呢?與極右翼的義大利或者民族主義的波蘭結盟?這絕對不應是選項。
2023年1月22日是《愛麗舍條約》簽署6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是進行被推遲的政府磋商的好日子。最遲到那時,法國和德國必須再次明確地說:友誼萬歲!友誼萬歲!
德國總理應該對法國的歐洲願景表現出更多熱情。法國總統必須對德國對抗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務實嘗試表達更多的理解。妥協是必要的,而不是對抗。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56年前,曾在數百年時間裡彼此視為死敵的兩個國家,正式締結友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麼短的時間裡就發生這樣的事情,簡直與奇跡無異。因此,梅克爾和馬克宏有足夠的理由,簽署一份新《愛麗舍條約》。新條約在亞琛簽署。
圖片來源: AP當法國總統夏爾‧戴高樂1962年到波昂訪問德國總理康拉德‧艾德諾時,歐洲熱正方興未艾。半年後,這兩位政治家簽署了愛麗舍條約,並由此確立了兩國間的友誼。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70年代,在各自國家首腦和政府領導人中,吉斯卡‧德斯坦和赫爾穆特‧施密特結誼尤深。德斯坦總統也曾到漢堡私人住宅拜訪過施密特,不過,對這位德國總理「令人難以忍受的抽煙嗜好」頗有怨言。德斯坦總統能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已故施密特則一輩子遺憾,未學法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現有約2000個法—德城市締結夥伴關係,其中某些夥伴關係比愛麗舍協議還早。德國圖林根州龍訥堡(Ronneburg)和法國裡昂附近的歐特維爾—隆普內斯(Hauteville-Lompnes)之結為姐妹城市,要到德國重新統一之後方才可能。城市夥伴關係增進學生、文化、職業交流。
圖片來源: DW法德交往史上的輝煌時刻:1984年,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和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柯爾在凡爾登悼念兩次世界大戰受害人儀式上不由自主握住對方的手。很少有圖片能如此生動地象徵德法和解。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Sven Simon戴高樂和艾德諾從一開始就想到了兩國的青年:他們應走到一起,相互學習。德國青年古特克內西特(Nikolas Gutknecht)和法國青年普爾斯福特(Patrick Pulsfort)在2016年的一個紀念一次大戰活動上為其他青年提供服務。從1963年以來,德法青年組織使900萬德法青年走到了一起。
圖片來源: DW/B. Wesel曾經的敵手今天組成共同部隊。德法聯隊於1989年組建,1993年成為歐洲軍團的有機組成部分。該部隊曾在巴爾干、阿富汗和馬裡執行主要任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在政治上,基民盟籍的德國總理安吉拉‧梅克爾同法國薩科奇總統的繼任—社會黨籍的弗朗索瓦‧奧朗德之間的關係從未親密過。尤其在歐洲國家債務危機中,梅克爾敦促節約,奧朗德則強調景氣刺激。儘管這樣,也出於對歐洲的責任感,兩人仍能找到一個良好的共事層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很久以來,法國人對德國是經濟上更強的夥伴這一點耿耿於懷。2017年,出現一次例外:標致和雪鐵龍所屬的法國汽車集團PSA收購了老牌德國生產商歐寶。從那以來,很多在德歐寶雇員憂心忡忡,生怕工作崗位不保。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Rumpenhorst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年之際,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貢比臬會晤。1918年,停戰協議在此簽署。一名女嘉賓把梅克爾錯當成馬克宏夫人,—此情此景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德法友誼畢竟還未走到這一步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