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Kommentar zum Taiwan-Wahl

張丹紅2008年3月23日

在3月22日台灣第12屆總統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大獲全勝。馬蕭配以16個百分點的優勢戰勝民進黨的謝蘇配,多贏選票220萬張。參選率略低於上屆,達到76%。兩個公投案都只獲得35%選民的支持,因而失敗。德國之聲記者張丹紅發表評論認為,3月22日對台灣、對台灣的民主都是積極的一天。

圖片來源: DW

本屆選舉的第一個好消息在選前就已經確定了:現任總統陳水扁在兩屆任期之後,不得再競爭總統職位。8年前他和他領導的年輕的民進黨實現島內和平權力交替,使他在台灣、在國際獲得很多尊敬。但他辜負眾望,8年下來,台灣經濟停滯不前,人民收入下降,貪腐蔓延,特別是在執政的民進黨內。陳水扁本人在5月20日卸任,同時失去豁免權之後,也面臨受到起訴。他這8年與中國大陸的對抗政策一再引發北京的激烈反應,同時也不斷考驗美國的忍耐力。

3-22選舉的第二個好消息是:選舉期間和之後沒有發生任何暴力事件。4年前大選前一天,兩顆神秘的子彈給陳水扁和副手呂秀蓮帶來了三萬張的同情票,使他們勉強當選連任。而這一次,選前和選後的平靜是台灣民主成熟的標誌。

第三個好消息:馬英九是有利於台灣的選擇。儘管民進黨在整個選戰活動中試圖置疑馬英九對台灣的忠誠,儘管馬英九出生在香港,並曾申請美國綠卡,但事實是:馬英九非常明確地選擇了台灣,而且這個決定早在27年前就已做出。國民黨逃到台灣將近60年,實在不該再作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區分了。馬英九決心消除這一隔閡,並克服台灣藍綠兩大陣營勢不兩立的局面,以馬英九謙遜的風格,他有可能做到。

馬英九自設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通過密切與大陸的合作賦與台灣經濟新的活力。這不是出賣台灣。中國的崛起誰也不能忽視,台灣尤其不能。加強兩岸經濟往來會帶來雙贏。

選舉的另一個附帶積極效果是:這一結果使北京和華盛頓都感到滿意,因為馬英九主張維持兩岸關係現狀,避免觸及大陸的敏感神經。中美這兩大國的善意將使台灣獲得寶貴的時間,以振興經濟,並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

但也就在這一點上,馬英九與北京政府的衝突則是在所難免。過去幾年來,中國利用其不斷增長的國際影響,使台灣在外交上越來越感到窒息。到目前為止,北京政府還沒有表示,如果馬英九擔任總統,它是否會對改變這一策略。未來當馬英九積極為台灣利益抗爭的時候,當他一如既往對中國發生的踐踏人權的現象發出強烈譴責的時候,北京也許會懷念那個"麻煩製造者"陳水扁。因為:駁斥敵人的批評比駁斥夥伴的批評要容易得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