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向批評者發出的清晰訊號

2015年4月17日

中國資深記者高瑜被判刑7年。德國之聲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認為,這是北京發出的一個明確訊息,也是證明中國政府如何對待批評聲音的又一個證據。

China Prozeß gegen Gao Yu in Peking Archivbild
圖片來源: imago/CTK Photo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幾個月中,人們有時會得到這樣一個印象,中國政府在對於"高瑜案"的決定上似乎猶豫不決。兩次推遲判決-對於中國法院而言,這頗不尋常。法官在非正式對話中對此做出的解釋是:"政治領導層還沒有做出決定"。樂觀者將之解讀為一個有利訊號,也許判決結果不會像人們擔心的那麼重。不過,沒有任何觀察家認為高瑜會無罪釋放。

去年4月,這位71歲的女記者被北京警方逮捕。她此前也是德國之聲專欄作家。高瑜被控罪名是:洩露國家秘密。官方並沒有提供具體指控細節,比如高瑜案究竟涉及哪份文件。外界估計,本案與所謂的"9號文件"有關。中國政府在這份文件中對於來自西方的影響提出警告。比如西方的議會民主,還有新聞自由。這份文件的相關內容首先登載在外國網站上,之後又在不同的中國網頁上出現。

現在公佈了判決結果:71歲的高瑜被判7年監禁。法院採信檢方指控,高瑜"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律師表示,辯方的說法在判決中幾乎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對於所有批評中國政治事務的人而言,這都是一個清晰的訊號。

過去幾個月裡,北京一再嚴厲對待批評人士。最近的另一個例子:五位希望反對公車和地鐵上性騷擾行為的女權人士。這些活動人士儘管目前取保候審,但仍有可能遭到起訴。該案荒謬之處在於,這些女權人士為了爭取更多婦女權益而做出努力,而保護婦女權益也是共產黨樂於宣揚的。但是,顯然對於北京政府而言,一件事情才至關重要:將任何形式的抗議活動都扼殺在萌芽之中。

DW中文部主任Philipp Bilsky圖片來源: DW

還有無數類似的例證:比如逮捕人權律師浦志強。去年5月,他被控"尋釁滋事"。浦志強此前曾為艾未未等人進行辯護。還有去年9月針對維吾爾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的判決。他被視為支持維護維吾爾少數族群權益的溫和派人士,卻被判處無期徒刑。

對於高瑜的判決也符合這一整體態勢。中國政府明顯希望將任何可能打擾習近平的"中國夢"的因素都盡快壓制下去。中國具備批判精神者的處境將愈發艱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