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基民盟和社民黨的「創傷治療」
2019年2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上周日,基民盟和社民黨分頭召開閉門會議開始,人們就開始討論一個熱詞"創傷治療"。根據字典上的解釋,"創傷"(德語原文為Trauma)是指"心靈深處受到某種傷害並且(在潛意識裡)留下長久的陰影"。這兩個聯合執政的黨派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心靈創傷呢?簡要來說是這樣的:
社民黨的創傷來自於,偏偏是標榜團結勞動階層政黨的它,在16年前走出了削減國家社會福利的一步,而從那時候起,在議會裡就多了一個支持率超過10%的黨派坐在它的左邊(這個黨派就是左翼黨)。而基民盟的創傷則來自於,偏偏是標榜法治和秩序的它,在2015年失去了對於移民潮的控制,而從那時候起,在議會裡就多了一個支持率超過10%的黨派坐在它的右邊(這個黨派就是選項黨)。
除此之外,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心靈創傷,那就是大聯合政府:在上一次聯合執政之後,聯盟黨和社民黨在2017年聯邦大選中遭受了歷史性慘敗,然而之後卻偏偏又重新結成了執政聯盟。這三處創傷對於社民黨和基民盟來說,可以說長期以來都是在隱隱作痛。現在它們終於都下決心要接受治療了。
清理過去的"工作室"
基民盟通過所謂的"車間對話",來重新審視梅克爾的難民政策。雖然這位總理已經多次強調,像2015年那樣的情形絕對不能重演,但是現在基民盟有了新的黨主席,在諸多專業人士的參與下,可以再次討論如何確保避免重蹈覆轍。
不過,對於這個保守黨派來說,重要的是讓黨內和黨外的批評者看到:基民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準備改過自新。雖然參加了基民盟閉門會議的人都信誓旦旦:這根本就不是對總理的清算,也不是"向右轉"。但是立場中偏右的圖片報還是以這樣的標題昭告天下:"難民政策:基民盟跟梅克爾清算"。
社民黨那邊的情況也算類似。他們拿出了一份"新的社會福利國家"方案。雖然黨主席納勒斯(Andrea Nahles)強調,社民黨無需對任何人道歉,但是她至少說了三次這樣的話:"我們要讓哈爾茨4(編者註:Hartz IV,社民黨2005年推出的社會救濟改革)成為過去。"哈爾茨4所代表的勞動市場改革成為不團結失業者的代名詞,而這不僅限於社民黨內。現在這個政黨提出了更具有人性化的方案。而立場中偏左的南德意志報則用這樣的標題昭告天下:"社民黨和哈爾茨4決裂"。
從實質內容上看,社民黨提出的新理念要比基民盟更多,但是後者卻能夠憑借一個人的登場來宣示新的開始,那就是新當選的主席克蘭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兩個黨派應該都能向黨內外的批評者傳遞一個訊號:我們走出了這一步,我們開始回歸本真了。基民盟和社民黨打的算盤是:至少選民又能夠分辨這兩個大黨分別代表什麼立場了(這在過去是很成問題的),這樣他們就無須理會那些在左邊和右邊叫囂的小丑(左翼黨和選項黨)。
明確各自的路線,同時還不能吵架
如果上述訊號能夠準確傳達到德國民眾那裡,這個"大聯合政府心靈創傷"也就可以藥到病除了:兩個大黨聯合執政,在多年來的相互妥協之下變得越來越像,最終選民把票轉而投給了那些更邊緣、但政治立場鮮明的政黨。如果現在基民盟去批評社民黨提出的建議是"向右傾",那也許反而會幫到社民黨--反之亦然。只不過如果兩大黨都能保持各自特色,相互區分的話,那麼即使聯合執政,也不影響各自打造政治形象,動員各自的潛在選民。
儘管如此,這把算盤能否真正打得如意,還很難說。風險1:原本應該就事論事的內部討論可能對外表現為爭吵。風險2:兩黨各自向兩邊靠,可能會失去原本支持中間路線的選民。風險3:如果兩黨在向兩邊靠的過程中涉嫌"抄襲",那麼選民可能會寧願選擇最"原汁原味"的左翼/右翼政黨。如果基民盟和社民黨能夠分別向右和向左的方向壯大自己,同時又不失去中間選民,那麼這個策略就會取得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勝利的將是那些支持中間路線的選民,他們將會在黨派界限分明的情況下有更加清晰的選擇,而兩個大黨也會成功擺脫自己的"心靈創傷",得到治癒。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