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歐盟是史無前例的國家聯盟

Bernd Riegert2007年3月25日

1953年3月25日,歐洲七國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訂了「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合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羅馬條約正式生效,這也標誌著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誕生。請看德國之聲記者Bernd Riegert就此發表的評論。

50年過去了,大多數歐盟公民對於歐洲聯盟的感覺都是非常抽象的。在很多人腦海中,歐盟總是和陳規俗套聯繫在一起。當他們聽到「歐盟」這個詞的時候,就會想到布魯塞爾的那個吞噬一切的政治怪獸,想到歐元,想到歐洲一體化政治家以及負擔過重的官僚體系。歐盟以及它的首都布魯塞爾對於歐盟公民來說非常遙遠,在那裡的決策過程對普通民眾來說是很難瞭解的。有關國家認同正在消失以及歐洲失衡的論調被一再重提。而事實是,歐盟公民應該對於歐盟非常感激。

歐盟是歷史上獨一無二,史無前例的成功的國家聯盟。歐盟使得各成員國之間不再發生戰爭,經濟上互相促進。對於世界上其他地區來說,歐盟在維持地區穩定和融合方面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模式。50年前,那些富有遠見和政治想像力的男女政治家們創建了歐洲經濟共同體以及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他們的貢獻應該得到感激和認可。

其實,自由歐洲所發生的政治革命在此前六年就已經開始了,那就是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是德國和法國走向長久和解的基石。在世界大戰的廢墟之上,50年內建立起了一個擁有27個成員國,5億人口的國家共同體,實現了統一的內部市場,經濟和貨幣聯盟, 逐漸一致的外交政策,無限制的旅行自由。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創建者,第一任主席讓-莫內,時任法國外長舒曼以及前德國總理艾德諾的夢想。

這個夢想還在延續。今天,我們應該再次期待一個更加摒棄單個國家利益的歐洲合眾國的誕生。目前遭到挫折的歐盟憲法只是其中的一步。儘管歐盟內部正處於危機之中,不過回望過去的50年歷史,歐盟總是能擺脫危機,並變得更加強大。

上世紀60年代,法國因為抵制多數表決權,而差點使歐洲經濟共同體夭折。而在70到80年代的所謂「歐元硬化期」,沒有一個國家對歐洲經濟共同體抱有希望。直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歐盟重新走上了正軌。歐盟委員會主席德羅斯,前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前總理柯爾開創了歐洲統一市場,並建立了統一貨幣,隨後歐洲鐵幕被打破。歐洲統一的理念不會因為歐盟憲法草案危機和歐洲目前的疲憊狀態而受到影響。這一理念也不能失敗,因為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當然,在1973年之後歐盟陸續增加了21個成員國,這使得歐盟更加錯綜複雜,難以治理。但是,吸收中歐和東歐國家也是唯一的選擇。只有在加入歐盟之後,東歐國家才能擁有穩定和經濟起步。自由團結的歐洲夢想將成為現實。現在還差一點,那就是巴爾干國家,他們也將逐步被吸納。不過,在關於是否應該吸收土耳其,烏克蘭,摩爾多瓦,喬治亞和其他國家的問題上,人們還有意見分歧。

歐盟的歷史跌宕起伏。這一狀態將持續下去,不過儘管面對諸多打擊,歐洲將繼續共同成長。就算德國前總理羅曼-赫爾佐格提出了所謂「歐洲治理能力匱乏」的批評,也不會改變這一點。令人遺憾的只是,一些人,比如波蘭政府和目前正參加法國總統選戰的那些政治家,試圖通過對布魯塞爾發出不合理的批評,而營造輿論。

「歐洲懷疑論」早已有之。德國「鏡報周刊」在1957年就對在一片爭執中產生的羅馬條約進行了一番嘲笑,他們認為,羅馬條約將給經濟帶來無法預料的負面影響。當時的德國總理艾德諾也曾經說過,他並不明確的知道,自己當時簽署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也許我們的孫輩們在50年後已經生活在一個統一的歐洲國家之內,擁有一個政府,一個議會,以便在一個競爭能源和水源的世界內生存下去。這是一個幻想嗎?一個不可能的設想?不。要知道,儘管今天我們在這裡歡慶羅馬公約簽署50周年,可是五十年前,可沒有人會預料到如今歐洲的景象。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