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英雄1989 「大嘴」2016

Marcel Fürstenau
2016年10月4日

德國之聲評論員 Marcel Fürstenau認為,誰在德國統一日呼喊「我們是人民」這樣的口號,誰便是在背叛1989年的理念。

Deutschland Protest am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2016年10月3日德國統一日,德勒斯登抗議梅克爾政策的示威隊伍圖片來源: Reuters/F. Bensch

(德國之聲中文網)事態是嚴峻的:10月3日德國統一日那天,來自德勒斯登的畫面損害了該市的形象。不僅如此:它也損害了德國。整個世界都會問:德國是怎麼了?在這個國家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這個因其經濟實力而廣受讚揚的國家,在這個對很多人—不僅是難民,而且是全球各個角落的人—而言意味著個人未來的國家?四分之一世紀前,整個世界因那場不流血的和平革命成功而驚贊,為經由示威將一個專制政權趕下台去的勇敢的東德人民而歡呼。當年的那句著名口號便是:「我們是人民」。


若非先有一小批東德公民維權人士展示出來的勇氣,當年就不會有後來風起雲湧的民眾運動。面對人民大眾,政治局的那些老人和國安部的秘密警察們害怕至極,並終竟失去對政權的掌控。不過,在抗議者們的凱旋中也隱藏下了一些種子,並由此孳生出一批「失意者」。失意者們各色各樣,其中就有不少公民維權者,他們的理念與一定程度上相當殘酷的市場經濟民主猛烈撞擊。1989年的英雄中只有少數幾個能夠或願意在西德式政治生活裡站住腳,這絕非偶然。

1989年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上抗議民德專制統治的示威隊伍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法治限制國家濫權


一些人因失望而離去。不過,他們永遠不會忘記,與別的社會制度相比,這個出於各種原因而不完美的民主制依然彌足珍貴。民主制雖不是完美的解決辦法,卻能保護個人不受國家專權恣意侵犯。這是一個值得捍衛的崇高價值。屬於民主制題中應有之義的便是,她的對手、甚至敵人,也享有與她的最熱情崇拜者同等的權利。
因此,仇外的「佩基達」(Pegida愛國主義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運動成員等一類人也能夠傳播其缺乏同情心的觀點。他們拒絕具穆斯林信仰的人,當然,也拒絕難民。他們揮舞德國國旗,佩戴基督教十字架。但是,他們之遠離博愛精神,一如他們鄙棄基本法中的價值觀。德國有史以來最好憲法中的第一條的規定,他們只取來為自己所用:「人的尊嚴不受侵犯」。他們褻瀆言論及示威自由權,因為,他們將之視為可以不寬容及詛咒觀念不同者的許可證。

本文作者圖片來源: DW

1989年,人們也呼喊「不要暴力!」


「我們是人民」這一口號從他們的口中傳出,聽上去何其空洞並充滿諷刺意味!2015年,社民黨主席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將他們稱為「烏合之眾」。這種說法,的確於事無補。卻已表現出毫無傾聽他人觀點、開展對話願望的,恰是這些示威者自己。薩克森州州長蒂利希(Stanislaw Tillich)、聯邦議院議長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在德國統一日的致辭被充滿仇恨的呼喊聲所淹沒。此時此刻,聯邦總理梅克爾和其他人要求人們採取尊重他人的態度,或許顯得無助、無望,但依然是正確的反應。
這裡需補充一點:當年呼喊「我們是人民」的人,同時也高喊過「不要暴力!」。當時,所有各方都謹守了這一原則。今天,情況全然不同。語言粗魯了,行為亦然。動口之後便是動手。前因後果,明確無誤。1989年的英雄們是勇敢,2016年的「大嘴」們則屬卑怯。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