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誰「扼殺」了雲之南紀錄影像展?

2013年4月9日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透過微博發布消息,「雲之南」紀錄影像展被取消。她表示,當局從扼殺一個獨立影展開始,也是在不斷扼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

Ein Mann laeuft am Dienstag, 6. Oktober 2009, an den Lichtspielen auf einer drei Meter im Durchmesser messenden LED-Kugel vorbei. Rund 400.000 Leuchtdioden bilden einen kugelfoermigen Monitor, auf dem Bilder und Filme abgespielt werden koennen. Die Kugel gehoert zum "balancity" genannten deutschen Pavillon auf der Weltausstellung EXPO 2010 in Shangai, China. (AP Photo/Thomas Kienzle) -----A man walks past a three meter globe which is illuminated by light effects in Stuttgart, Germany, Tuesday, Oct. 6, 2009. The globe is equipped with some 400,000 LEDs to display pictures and movies and is part of the German pavilion called "balancity" on the EXPO 2010 in Shanghai, China. (AP Photo/Thomas Kienzle)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4月9日,中國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在新浪微博上透露,第六屆"雲之南"紀錄影像展被徹底取消,已經趕至大理的獨立影人們不得參與任何組織活動。在"雲之南"紀錄影像展的官方網站上,也在首頁發布該影展停辦通告:本屆"雲之南紀錄影像展"因故暫停舉辦,我們將不再原定時間(2013年3月21日至27日)舉行任何公眾放映活動。

"雲之南"紀錄影像展始於2003年,是一項集觀影、競賽與研討為一體的紀錄影像活動,是目前中國國內創辦最早、有較大影響力的公益性紀錄電影雙年展,迄今已舉辦過五屆,已逐步成為中國紀錄電影最重要的展映和傳播平台之一。其宗旨是推動中國紀錄影像事業,鼓勵新進紀錄影像創作人,並促進國內紀錄影像與國際的交流。

在已經舉辦的五屆影展中,推出了很多優秀的獨立紀錄影片。本屆入圍競賽單元的影片有14部,包括知名媒體人鈄江明參與導演的關注黑窯工事件的《尋找袁學宇》、及獨立導演賈之坦反映中國政治運動"一打三反"悲劇的《一打三反在白雲》都進入最後名單。

崔衛平連續透過微博表示:"扼殺一個獨立影展表面上看起來不算什麼,但諸如此類的事情加在一起,壓制了人們精神生長的空間,扼殺了這個國家的軟實力";"紀錄片與其他文化形式一樣,是一個社會自我瞭解的途徑,是民族自我意識的積累。缺乏這種自我意識和瞭解,取消每一面鏡子,就容易患上精神妄想症。越妄想越害怕越焦躁;越焦躁害怕越妄想越壓制";"讓我們呆在旅館的房間裡,不能一起看片子,暫時看起來是穩定了。但是這類事情,對於扼殺個人和社會精神上的創造力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誰來負責?誰又負得起這個責任?"

以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為主角的紀錄片《Never Sorry》在多個國家展映,但此片為中國禁片圖片來源: DW

[No title]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中國整個思想管制系統就是這樣"

德國之聲與該影展的主辦單位雲南社科院取得聯繫,未能聯繫到主要負責人和淵,該所其他工作人員表示知曉影展被取消一事,但並未透露是由哪個部門下令取消及取消的具體理由,但她表示可能是影展上的一些內容涉密或涉"敏感話題。"

本次入圍紀錄片《尋找袁學宇》的導演之一鈄江明向德國之聲表示,主辦單位最早是稱因資金原因:"一開始說是資金原因,但還是會有放片活動,但後來不知為何全部取消了"。德國之聲瞭解到,本次影展一直有在華的國際基金會給予經費上的支持。

鈄江明也表示從入圍影片來看,包括自己的影片是關注"黑窯工事件",早已在中國媒體上解禁,應該不涉及敏感內容。目前也無法獲知官方對其中哪些內容認定為敏感,而中國獨立紀錄片的發展受到鉗制也與無處不在的"敏感"有關: "我估計不是因為我的片子,有可能是《一打三反在白雲》,我覺得中國現狀如此,整個思想管制系統就是這樣。"

文革等塵封的歷史,在紀錄片中重新被挖掘真相圖片來源: AP

"紀錄片觸及到當局剪裁的歷史和遮蔽的現實"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雲之南影展及北京宋莊影展等,近年多次遭遇有關部門責令停止放映"個別紀錄片",包括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艾曉明的片子及青年導演徐辛的《克拉瑪依大火》等。但此次雲之南紀錄影像展在官方背景機構主辦、參展影片也並無"敏感之處"的情況下被全面取消,有可能是雲南政府 "維穩"思路下的選擇:"極少是因為某個具體的片子取消影展,如果某個片子敏感取消這個片子就行了,我覺得還是維穩部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險起見。"

郝建也向德國之聲介紹,與新聞一樣,現今中國也是紀錄片的"富礦時代",無數的影人甚至是普通公民用影像的方式記錄當下及揭開過往塵封歷史:"被遮蔽、禁止的東西、被剪裁的歷史,象CCTV空出了大量的新聞事件、社會熱點、歷史記憶,他們不敢去觸碰,所以獨立紀錄片在這方面,包括當下的、歷史的,進入'富礦時代'。"

與富礦時代相比,獨立紀錄片導演受到頗多禁錮,郝建認為以紀錄片為凝聚點,影人聚在一起探討和交流這件事本身就為官方所忌憚,加之紀錄片的內容在不斷修復這個國家給公民的"模糊歷史"和真相,回歸常識。這也許就是官方"扼殺"一個紀錄片活動的理由:"不管你看什麼片子,聚在一起就是敏感的,還有一些時候,紀錄片觸及到當下敏感的人,歷史記憶和他們需要遮蔽的現實問題。"

作者:吳雨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