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誰「掐死」了姜文電影《鬼子來了》

2012年10月17日

「中國數字時代」曝光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對中國知名導演姜文早年影片《鬼子來了》的審查意見,審查也導致該片一直無法在大陸公映。釣魚島爭端再起,該事件再引公眾對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及人性的審視。

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劇照圖片來源: Jiang We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德國之聲中文網)10月16日,"中國數字時代"援引中國電影人部落格內容,報導了中國廣電總局在1998年時,對中國知名導演、演員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的審查意見。德國之聲也瞭解到,早在2008年9月,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蘇牧就曾曝光這份"審查意見"文本。

《鬼子來了》曾被很多電影人評為姜文最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改編自中國作家尤鳳偉的小說《生存》,影片以獨特的視角來反映中日戰爭時期,河北省境內的一個叫掛甲屯的山村裡,村民馬大三和日本兵之間的故事。該片曾在2000年第53屆戛納電影節上獲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及金棕櫚獎提名;

蘇牧早前對該片發出評論認為"《鬼子來了》是中國抗日題材電影的唯一傑作,深入到人性層面,打破了中國大陸抗日題材電影基本是中共領導軍民抗議的展現,也打破了簡單謳歌、宣洩情緒、虛構的形式。體現了中日戰爭期間,中國農民、漢奸、'日本鬼子'的真實。";蘇牧也直指當年戰爭中的罪惡不僅源自"日本鬼子",也源自我們自己。

Chi1710 Jiang Wen - MP3-Mono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但該片在中國大陸一直未能公開發行,此份曝光的"審查意見"文本提供了禁映的答案,該意見列出20條意見,認為影片"違背歷史、沒有嚴格按照電影局的意見修改劇本,突出展示和誇大了中國百姓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另一方面,不僅沒有充分暴露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本質,反而突出渲染了日本侵略者耀武揚威的猖獗氣勢,由此導致影片的基本立意出現嚴重偏差。"具體意見還包括日本兵罵"支那豬"、裸露女性器官、影片中吹奏日本軍歌等內容。

今年9月中國大陸近百個城市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日遊行"活動,期間發生多起暴力打砸搶事件,西安日系車主李建利在當日被砸傷頭部顱骨致重傷,10月2日,河南籍犯罪嫌疑人蔡洋被抓獲。從《鬼子來了》中日戰爭背景下民眾抗日,到現今持續數十年的民眾反日,中國政府的立場和角色有無變化?根植在中國民眾心中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情結是否回歸理性思考?由《鬼子來了》審查引發的又一輪討論也隨之展開。

9月份在中國的反日遊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不敢還原抗日真實歷史,怕觸及合法性"

重慶民間思想家、作家王康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近年包括姜文的《鬼子來了》、吳子牛的《南京大屠殺》等很多電影作品試圖探討日本當年為何侵華、過程?代價和中國是如何抵抗、中國國民黨在當時的作用等?另外也有一些電視台曾對當年親歷者的"搶救性"的採訪,但這些影片、紀錄片也僅是當年戰爭的冰山一角。還原真實歷史的內容在強大的中共當局對"抗戰"的宣傳背景下,也經常遭到封殺和屏蔽。

王康認為中共封殺和屏蔽這些影片的原因,在於害怕揭露出真實抗戰史,而這些觸及到中共合法性的根基:" 抗日歷史是中共很大的尷尬,也是他們感到無奈的事情,因為涉及到他們坐江山的合法性,如果是國民黨領導了抗日,國民黨陣亡了幾百萬將士、幾百位將軍的話,合法性對中共政權尤其是象薄熙來這樣的人來說,就是他們的身家性命所在,意識形態的這些人也沿襲這些慣例,一方面在封殺和屏蔽,一方面又不得不有所退讓。因為他們必須需要國家主義、民族主義。這對中共的宣傳部門是很尷尬的事情,但必須看到隨着網路的解密,實際小包括這些官員也清楚抗戰的真實面貌。"

中國的反日遊行中發生了多起暴力「打砸搶」事件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現在上街反日的年輕人是官方培養出來的"

王康也表示姜文及其他很多電影人的影片,都有對當年歷史中人性的反思,但中共當局不希望看到公眾在人性層面的復甦或有獨立思考能力,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等也成為當局"挾持"民眾的利器。

王康認為近日的反日浪潮甚至和當年的中日戰爭無任何關係,在這起事件中,也體現多年愚民教育導致了年輕一代的"盲目"和"對歷史的無知":"這是1989年以來,尤其是近十幾年來中國突然崛起,宣傳機器的宣傳造成的年輕一代的無知,這種狂妄、仇外的情緒是非常可怕和危險的情緒,其實和當年日本侵華沒有多大關係了。這是多年來中國官方和媒體引導的結果。很多上街的抵制日貨的,他們對歷史基本不瞭解,發洩的是中國經濟發展後的大國沙文主義、民粹主義,是中國官方通過各種方法培養起來的。"

作者:吳雨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