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誰是真正的低碳破壞者?

2012年3月13日

門檻國家的碳排放速度幾乎與經濟發展一樣迅猛。其原因也在於歐洲國家將生產轉移到了這些國家。

Rollen aus Aluminiumblech, sogenannte Coils, liegen am Donnerstag (06.10.11) in Neuss (Nordrhein-Westfalen) in einer Werkshalle des Aluminium-Walzwerks der Aluminium Norf GmbH (Alunorf). Alunorf stellt warm- und kaltgewalzte Baender unterschiedlichster Aluminiumlegierungen her. Foto: Mark Keppler/dapd +++ dapd +++
圖片來源: dapd

卡達的烏姆賽義德(Umm Said)屬於熱帶沙漠氣候,陰涼處的溫度就高達40度。一座座化工廠、煉油廠,還有高爾夫球俱樂部成了當地必不可少的「風景線」。在離這兒不遠的沃克拉(Al-Wakrah),還將建成世界上最具創新的足球場之一,2022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就將在這裡舉辦。不過早在2010年底,公眾輿論就對是否將主辦權交給卡達引起過爭論。原因是:2010 年這裡建起了技術最現代化之一的「Qatalum」鋁冶煉廠。這家工廠是由卡達石油公司和挪威鋁產商Norsk Hydro合資興建的。

挪威鋁產商Norsk Hydro在德國諾伊斯的工廠圖片來源: AP

之所以在當地建廠,是因為那裡的能源價格低廉。而生產鋁業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在德國,用電佔據生產成本40%以上,而在卡達要少得多。為此,卡達“Qatalum」合作夥伴之一Norsk Hydro從2009年以來,就在為其位於德國杜塞道夫附近诺伊斯市的工廠實施了「短時工」計劃。Norsk Hydro的發言人彼得-斯特芬(Michael Peter Steffen)說:「很多員工基本處於待工兩個月,實際工作一個月的狀態。」

排放權交易為門檻國的碳排放推波助瀾

Norsk Hydro的這種做法被稱為「碳洩漏」。由於企業必須為碳排放購買排放權交易證書,生產成本因此提高。除了鋁業生產商外,同樣能耗巨大的鋼鐵和水泥業也是如此。為此,企業將生產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門檻國家,再從那裡將產品出口到歐洲。另一個辦法是購買初級產品:例如Norsk Hydro公司從俄羅斯和杜拜進口鋁錠,然後在德國繼續加工。這樣一來,德國的碳排放似乎減少了,然而其實不然。

牙買加開采鋁土礦圖片來源: Norsk Hydro ASA

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在最近的一次研究中,將主要發達國家和門檻國家的碳排放,與它們的「碳足跡」進行比較。在第一種核算中只納入國內生產所產生的碳排放,第二種核算份也納入進口所造成的排放。其結果是:在歐盟大國中,尤其是法國在1995年至2007年間國內產生的碳排放下降了,而「碳足跡」則上升了。在德國,碳排放減少的速度要比「碳足跡」快,而後者最近又略有增加。

更有甚者:所有發達工業大國的「碳足跡」都高於本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中國這樣的門檻國家則正好相反,在那裡,儘管兩個數據都在增長,但國內碳排放的增長要快得多。

被誇大的危險?

那麼,法國和德國的「碳足跡」是否就證據確鑿了呢?其實並不那麼簡單,因為,問題出在細節上。首先,進口物資究竟產生多少排放這個問題,就無法明確回答。更難以回答的是,為什麼要進口,而不是在本國生產。中國等門檻國家勞動成本低廉和技術訣竅增加,與「碳洩漏」無關。

許多氣候保護人士指責能耗大的行業誇大由於上繳氣候稅而帶來的財政負擔,以提高贏利。安賽樂米塔爾鋼鐵公司(Arcelor Mittal)就是一例。該公司2010年被樂施會(Oxfam)等氣候組織提名為針對反面游說的「歐盟最差游說獎」獲得者。據樂施會稱,安賽樂米塔爾公司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功地反對歐盟有償分配排放權。而在此後獲得無償排放權之後,該公司又利用它大謀其利。儘管如此,該公司2011年還是停止了在比利時列日的熱軋鋼生產,並關閉了在法國東部的一家工廠。理由是:鋼鐵市場價格壓力太大。

圖片來源: Norsk Hydro ASA / Atle Johnsen

至於挪威鋁產商Norsk Hydro在德國諾伊斯的鋁廠,情況也很複雜。最近幾年,德國的電價由於電力巨頭的壟斷和化石燃料價格的上漲等種種原因而上漲。碳洩漏的因素之一,是排放證書交易。自2005年起,化石燃料發電廠被納入其中。儘管排放證書一開始免費發放給發電企業,這並沒有阻止它們因此而對電力大肆加價。也就是說,電力集團對電價的任意加碼,也給諾伊斯鋁廠的經營業績帶來了負擔,在鋁廠總公司看來,危及了企業的生存。其結果是:縮短工作時間。德國聯邦政府打算給Norsk Hydro一筆補償,但至今沒有獲得歐盟批准。Norsk Hydro的發言人施德芬說:「我們當然希望結束縮短工作時間,但是這取決於歐盟的決策。」

環保人士要求提高能源效率

為了避免「碳洩漏」,鋁產業已經被解除了一系列的稅負。比如《新能源法》規定的目前每度電加收3.5歐分的新能源附加費,鋁產行業就不用支付。儘管該行業2013年開始加入排放貿易,但是在2020之前,諾伊斯鋁廠可免費獲得排放證書,即可以無償排放對氣候有害的氣體。

位於卡達的新建鋁廠圖片來源: Norsk Hydro ASA / Halvor Molland

環保人士認為,如果對能耗大的行業和其他行業一視同仁,會逼迫它們提高能源效率。Norsk Hydro發言人施德芬則持懷疑態度。他說,過去幾十年裡,已經明顯降低了能耗。該公司也在研究進一步的節能措施,「諾伊斯鋁廠現在就已經是我們集團能源效率最高的企業。」

慕尼黑經濟研究所則把希望寄託在其他途徑上。上述研究的作者嘉布瑞爾•費尔伯麦尔(Gabriel Felbermayr)要求,要麼對所有產品不論產地徵收碳足跡稅──這樣,排放貿易體系就不再必要。要麼作為補償,進口商也要購買排放證書。作為出口大國的德國,人們對這樣的措施表示懷疑。費爾伯麥爾說:「作為報復,中國就可以對歐洲的進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而該項研究的委託者法國,對這樣的解決方案的態度更為開放。

作者:Martin Reeh

責編:當遠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