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體育

誰给卡達世界杯賦予了靈魂?

Max Merrill
2022年12月18日

充滿爭議的卡達世界杯即將落幕。這場世界盃在西方引起意見分歧、德國等國表現得有些冷漠,但來自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球迷帶來了自己故事。

FIFA World Cup Qatar 2022 - Niederlande v Argentinien
圖片來源: CARL RECINE/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盃賽事的核心是全球球迷濟濟一堂,交流切磋,並順便體驗東道國的豐富文化。對於因為人權問題飽受爭議的卡達以及這場世界盃,德國等歐洲國家表現得有些冷漠、一些球迷甚至持抵制態度,但同時,來自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球迷帶來了自己的故事。在卡達,巴西、阿根廷和摩洛哥風光無限。

巴西隊和阿根廷隊的南亞粉絲

巴西和阿根廷這兩支南美球隊不僅得到了來自本國的球迷的歡呼,而且贏得了大批印度球迷和巴基斯坦球迷的支持——他們中間有些人在卡達工作,有些人則從印度千里迢迢趕來為他們加油。

同時,摩洛哥隊簡直享有「准東道國」的地位,來自眾多阿拉伯國家的球迷抱團支持這只非洲勁旅,擠滿了比賽現場。每場比賽後,多哈的露天市場瓦吉夫(Souq Waqif)都擠滿了這只阿特拉斯雄獅的球迷,埃及、卡達、阿爾及利亞、巴勒斯坦和沙烏地的旗幟與摩洛哥的旗幟一起揮舞。瓦吉夫集市取代了缺乏氣氛的國際足球總會球迷區,成為真正的球迷活动中心。

卡達多哈的一個地鐵站的2022年世界盃海報圖片來源: Simon Holmes/NurPhoto/IMAGO

「地鐵在這裡」合唱隊

官方指定的派對區反倒沒什麼派對,部分原因是交通不便。7公里長的多哈海濱大道(Corniche),是國際足球總會安排的球迷狂歡場所。在比赛期間,沿線的道路被完全關閉,這讓當地居民和計程車司機非常沮喪。他們告訴德國之聲,這對需要穿過市中心的幾乎所有行程都產生了破壞性影響。

大概是為了應對遊人如織,避免出現踩踏現象,卡達想出了這一妙招:在大多數地鐵站,建了一個由臨時障礙物組成的蜿蜒迷宮,無論有人沒人,都要繞行10分鐘。幾十個保安拿著擴音器和手指形狀泡沫,齊聲高喊「地鐵在這裡」來引導行人,球迷們時常嘲諷地加入到這種合唱中。

在爭議中開幕的卡塔爾世界盃

01:5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本届世界盃的一個主要賣點是球迷們不需要在體育場館之間長途奔波。在這個有史以來舉办世界盃的最小國家,體育場館之間最遠的距離是55公里。

2026年世界盃將是一個明顯不同的旅行故事,它將在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三國舉行。這些國家不太可能像卡達那樣大手筆投資、花360億美元建設最先進的地鐵系統。

在卡達,球迷們在無人駕駛的列車上來回穿梭,列車上有空調車廂和豪華座椅,而且全程免費。

不過,有時人們會感覺有些設計比較無腦。在豪爾市(Al Khor),地鐵站和計程車停靠區距離巴伊特體育場(Al-Bayt)入口大約有45分鐘的路程。

外來打工人的體驗

對於大多數移民工人來說,他們與比賽的距離更遠。移民工人們离世界盃賽事最近的地方是阿爾雷揚市的工人粉絲區。在可容納14500人的國家板球館內,工人們可以通過大屏幕免費看球。每當梅西、C羅或內馬爾出現在屏幕上時,人們就會發出驚呼的聲音。

梅西熱潮席捲全球 國際粉絲為阿根廷助威

02:0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當記者採訪時,很少有人願意談及工作條件。而移民工人的待遇和本届世界盃的人力成本是西方媒體的一個關注重點。

一場「清醒」的世界盃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本届世界盃的球迷們在往返於比賽現場時往往平靜和睦,這與2021年英格蘭歐洲盃現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報導,這也是第一屆沒有英格蘭球迷被捕的世界盃,大概歸功於不同的酒水政策。

戴著面紗的沙烏地阿拉伯女球迷。沙烏地阿拉伯于2019年1月取消了對女性進入足球場的禁令圖片來源: Ulmer/Teamfoto/IMAGO

據報導,這也是第一屆有女人擔任主裁判的男子世界盃,但這一進步的亮點卻让卡達女足被壓制的事實蒙上了陰影。在多哈市中心以外的本地餐館、咖啡館和廣場,很少能看到女性。但對於許多阿拉伯女球迷來說,這是她們平生第一次有機會現場體驗足球比賽。

這的確是一場奇怪而矛盾的世界盃。在這個被稱作「史上最貴」的世界盃上,摩洛哥和梅西留下了他們的傳奇,C羅揮淚告別。卡達則搖身變成了旅遊勝地。而最終,是應該聚焦於足球比賽呢,還是關注賽事背後的爭議事件?全球輿論仍莫衷一是。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