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有組織犯罪是全球最大的生意",德國網路安全論壇主席托馬斯‧弗朗克(Thomas Franke)這樣說道。
據該組織5月16日在柏林公佈的最新研究報告,全球有組織犯罪越來越猖獗,每年的生意在8700億到2.2兆美元之間。
雖然缺少準確數字,但就連保守的估計也讓人難以置信。比如,自1998年以來,在歐盟邊界沒收的非法商品就增加了10倍。
販毒依然是一個大問題,在德國的有組織犯罪中佔36.7%。仿冒商品問題也很嚴重,從雞蛋到重型機器無所不有,而且銷售到全球各地 。網上銷售的藥品中50%是假貨。該報告撰寫人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教授辛恩(Arndt Sinn)說,"藥品比古柯鹼都賺錢。"
網上犯罪,包括"想哭"這樣的勒索方式在德國有組織犯罪中只佔近4%,但該問題也日漸嚴重。
新的世界,新的犯罪
研究詳細描述了全球化如何讓犯罪特徵發生改變。德國估計有5000個有組織犯罪集團,70%是國際性的,涉及來自18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
研究指出,隨著網上購物的盛行,90%被沒收的商品都是郵寄商品。辛恩教授因此指出,該領域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
此外,有組織犯罪與恐怖注意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眾所周知,"伊斯蘭國"、基地等恐怖組織都通過販毒獲得資金。內戰中的敘利亞是山寨版芬乃他林(captagon)最大的生產地。這種毒品被政府軍和恐怖分子用來減輕疲勞、恐懼和疼痛。
輔助性產業興起
有組織和個人犯罪之間的灰色地帶中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犯罪專家操縱的"想哭"這類的網上勒索或者其它詐騙行為。隨之興起的是輔助性的產業。"人們可以在暗網上免費下載一個軟體,然後輸入勒索的信件以及被勒索者的郵件地址,如果成功,手續費為30%",辛恩說。
網上勒索和其他網上犯罪不需要龐大的組織。其靈活性讓人很難對付。比如,"想哭"勒索軟體就很難說是有組織犯罪,還是個人犯罪。基民盟議員、安全專家畢寧格爾(Clemens Binninger)表示,"雖然20萬台計算機受到攻擊,涉及100多個國家,但其背後不一定是一個大的團伙。他們的武器-軟體很厲害。"
即便傳統的有組織犯罪也讓執法當局面臨嚴峻的挑戰。全球許多仿冒產品都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但面對如此重要的貿易夥伴,許多國家都不想因此起衝突。
犯罪分子還對歐盟28國在協調打擊犯罪中所遇到的困難大肆利用。14個歐盟國家加入了要求簽署國分享DNA和指紋資料庫的普呂姆公約,但義大利和丹麥等國還必須提供相關訊息。歐盟執法機構的臃腫笨拙也被人口販子所利用。辛恩教授指出,如果想要阻止有組織犯罪蔓延,個人和組織都必須採取行動,包括旅遊時不買假名牌、合法公司不運送非法商品等等。
今天毒梟們在秘密作坊中加工生產的很多毒品,最初都是德國人的發明。曾幾何時,德國科學家,軍方和企業為研製毒品可謂煞費苦心。
1939年對波蘭以及1940年對法國的德軍攻勢中,希特勒曾使用化學製劑提高戰鬥力。僅在法國軍事行動中,德軍作戰部隊士兵就服用了3500萬粒冰毒丸。冰毒學名甲基苯丙胺,當時也被稱為「坦克巧克力」 或者「戈林丸」。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期間,盟軍也曾給士兵服用毒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ildarchiv被德軍廣泛使用這一「神藥」最初是一名日本人以液態形式發明的。柏林特穆勒化工廠的化學家對其予以進一步完善,並於1937年申報了專利。一年後,冰毒作為藥物開始流通。冰毒可以讓人失去疲勞感,不渴不餓,更不會感到害怕。今天冰毒早已經被宣佈為違禁品。
至於希特勒本人是否也染上了冰毒癮,至今歷史學家們仍莫衷一是。希特勒貼身醫生蒂奧‧莫雷爾(Theo Morell)為希特勒所寫的病歷上,曾多次出現X字樣。X到底代表什麼,至今仍是一個謎。不過,有一點則是毫無爭議的:希特勒當年服用的很多強力藥物,都嚴重違法今天的麻醉劑管理條例。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德國人在毒品方面的創新精神還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今天享譽世界的拜爾製藥19世紀曾有一條在德國家喻戶曉的廣告詞:「海洛因止咳立竿見影」。很快,海洛因被用來治療哮喘,癲癇,精神分裂以及心臟病等常見疾病,兒科也不例外。拜爾製藥給出的唯一副作用是:服用海洛因有可能引發大便乾燥。
菲利柯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n)因發明阿司匹林而被載入史冊。他的另一項重大發明則是進行醋酸試驗時一個偶然的發現。同阿司匹林不同的是,這一次霍夫曼把醋酸同烘乾後罌粟汁摻和在一起,海洛因就這樣誕生了。直到1971年,德國市面上都可以合法賣到海洛因,被列為禁藥是此後的事情。
位於達姆施塔特的梅克公司1862年就已開始大量生產古柯鹼,用作眼科專用的局部麻醉劑。這要歸功於此前科學家阿爾波特‧尼曼用南美洲可可樹葉所做的一項試驗。尼曼成功從可可樹葉中分離出一種鹼性結晶體,並將其命名為古柯鹼。試驗完成不久後,這位科學家就逝世了,不過,死因是肺病。
圖片來源: Merck Corporate History以精神分析學說聞名於世的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以科學的名義服用古柯鹼。在其《關於古柯鹼》一書中,他表示古柯鹼沒有副作用。他形容古柯鹼能夠使人「幸福快樂,充滿活力,提升工作能力」。 一位朋友因服用古柯鹼過量而死亡後,佛洛伊德對這種毒品的熱情才有所降低。當時,古柯鹼也被用來治療頭疼和胃痛。
圖片來源: Hans Casparius/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美國化學家亞歷山大‧舒爾金(Alexander Shulgin)被認為是搖頭丸的發明者。不過,事實上,舒爾金只是重新發現了搖頭丸。最早發明這種彩色藥丸的是德國製藥巨頭 - 默克集團。1912年,默克集團為一種無色液體申報了專利,當時它的名稱是「3,4-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簡稱MDMA。當時化學家認為,這種物質毫無商業價值可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pa/Barbara Walton德國化學家勇於創新發明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他們的一些發明,雖然並不是他們的初衷,卻給後人帶來無窮的隱患。聯合國估計僅2013年,全球範圍內就有大約19萬人死於非法毒品。而關於合法毒品 — 酒精的統計數字則更為驚人,世界衞生組織估算2012年全球死亡人口的5.9%都同飲酒有關,死亡人數大約為330萬人。
圖片來源: Imago/Blickwinkel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