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請安靜點!

Frank Sieren2014年11月15日

當今世界霸主美國時常衷於干涉他國內政,將來的霸主中國也愛這麼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國和美國應當讓東協國家自己去尋找自身定位。

Barack Obama und Nina Hachigian ASEAN Gipfel in Myanmar 13.11.2014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論在何種文化中,有一種客人總是不受歡迎的:他們對主人家居裝飾評頭論足、對主人的家庭生活指手畫腳、對主人的鄰裡關係說三道四,還不合分寸地塞錢送禮,破壞主人的家庭和睦。

現在,對於東協而言,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客人;而美國更甚。本周四、周五(11月13日、14日),第25屆東協峰會召開。所謂東協,其實是一個「拼湊家庭」,為了湊在一起,東協國家自己已經有許多事情要做。

東協:高度鬆散的組織

與東協國家相比,歐盟各國間的差異簡直是微不足道。在東協內,僅印度尼西亞一國就有2.4億人口,這個國家正在慢慢培育其年輕的民主制度。而7000萬人口的泰國最近則又回到了軍政體系。菲律賓的民主制度雖然比較原始,但卻相對穩定。越南則由改革派共產黨人掌權,小國新加坡、汶萊的執政當局則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牢牢把握著權力。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的國家間聯盟有著和東協一樣的宗教多樣性: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每個教都在這裡有著眾多信眾,在南部地區甚至還有極端派別。而在東協國家之間、甚至單個東協國家內部,其貧富差距的鴻溝也異常巨大。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09年東協成立之時,其樣板是歐盟。現在,人們發現,要將6億人口的東協整合到一起,其難度要大得多。東協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就有很大的差別。2012年,在柬埔寨召開的東協外長會議結束時,甚至罕見地沒有發布共同聲明,其原因就是各國無法就對華立場達成一致。

大國應當克制

面對這種情形,前往緬甸參加東協峰會的中國及美國客人應當盡量保持克制。客人不應當對別家的近況吹毛求疵,更不應該自以為是地為別人的家庭成員亂出主意。

但這不是美國人的行事風格。飛機剛一落地,美國總統歐巴馬就開始批評起緬甸的人權狀況。他認為,緬甸的政治改革進程出現了倒退,"改革進展並沒有大家當初所希望的那麼快。"歐巴馬所指的,是緬甸限制新聞自由,以及對少數民族權利的侵犯。他指出,近來有報導顯示緬甸存在謀殺、強姦以及強制勞動等現象。雖然在講話的最後,歐巴馬還以諒解的姿態表示,緬甸正在推行切實的改革,但已與事無補。

美國總統的此類評判,沒有任何一個東協國家愛聽。況且,美國人也不瞭解,在亞洲國家究竟何種政治體制才最適合當地實情。對於東協國家而言,他們的輕重緩急有著另一套標準:穩定比自由更重要。不歡迎外國干涉,其實並不意味著反美,而恰恰符合一條基本的西方價值觀:自決權。而比起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北京的外交官更為遵循這一價值觀。

圖片來源: Aung Thu/AFP/Getty Images

北京也喜歡插一手

但是,北京現在也不喜歡徹底當個旁觀者。比起西方,中國人只是更加隱蔽、更加低調而已。他們並沒有選擇公開表態,而是試圖和各東協成員國進行單獨的接觸,挑撥關係。中國還將在明年提供給東協國家總共4.8億美元的資金,而東協國家自己則不能決定這些援款的用途。北京有意識地按照政治關係來劃撥這些錢。誠然,北京有權認為:誰出錢誰就有決定權。但是這恰恰也是短視的行為。東協國家如果通力合作,就能以一個整體出現在國際舞台上,這對亞洲的政治及經濟穩定都有重大作用。

但是,對於美國以及中國而言,東協只有按照美國或中國意願在國際舞台上統一行動時,才符合它們的利益。只要東協無法滿足它們的意願,美中兩個大國就會繼續摻和、折騰東協。這樣一來,本身就矛盾重重的東協各國,就更加難以走到一起。立場親西方、目前執掌泰國軍政大權的首相巴育(Prayut Chan-o-cha)日前就指出,東協各國應當共同向國際社會表示,他們可以在沒有外部影響干涉的情況下自己解決對華立場的分歧。

明年,將會有許多機會讓東協來展現他們的這項能力。在剛剛結束的緬甸峰會上,各成員國將2015年確定為"中國-東協海洋合作年"。

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專欄作者,已經在中國生活了20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