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諾貝爾替代獎得主:巴勒斯坦人權律師蘇拉尼

2013年12月2日

本周一(12月2日),巴勒斯坦律師蘇拉尼(Radschi Surani)因在"異常艱巨的條件"下致力於維護人權獲頒諾貝爾替代獎。他說,該獎將"激勵他不放棄希望"。

HANDOUT - Undatierte Aufnahme zeigt den palästinensischen Menschenrechtsanwalt Radschi Surani. Surani wird mit dem Alternativen Nobelpreis augezeichnet, der mit je 57 000 Euro dotiert ist. Das verkündete die Right Livelihood Award-Stiftung am Donnerstag in Stockholm. Foto: Tom Knutson/Right Livelihood Foundation/dpa (Nur zur redaktionellen Verwendung bei Urhebernennung) +++(c) dpa - Bildfunk+++
巴勒斯坦人權律師蘇拉尼(Radschi Surani)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是一個重要的國際獎項,而他是榮獲該獎的第一位巴勒斯坦人。儘管如此,在兩個多月前的9月26日上午10點從斯德哥爾摩得知榮獲諾貝爾替代獎的消息時,拉吉‧蘇拉尼(Radschi Surani)並沒有欣喜若狂。他說,他當然感到高興,因為這是一個鼓勵,但是,"該獎對加薩地帶以及被佔領土的人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把目光投向了我們。"他還說,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最糟糕的就是國際社會對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領土習以為常,並且越來越不關心巴勒斯坦人的命運

作為律師,59歲的蘇拉尼幾十年來致力於加薩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人權,並在他創建的組織"巴勒斯坦人權中心"(PCHR)的支持下,為人權受到侵犯的人及其家屬伸張正義。他說,"我們的情況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糟糕。我們正處於一場惡夢中。"

在數條戰線上鬥爭

也許只有和蘇拉尼有相同經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這位獲獎人矜持的反應。這位律師每天都在數條戰線上作戰:一方面是讓巴勒斯坦人日子變得不堪忍受、常常觸犯基本人權的以色列佔領者。蘇拉尼說,這關係到行動自由、教育、醫療以及工作權利等各個方面,最終關係到結束47年佔領的問題。

以色列士兵2013年9月在耶路撒冷附近抓捕巴勒斯坦人圖片來源: Ahmad Gharalbi/AFP/Getty Images

另一方面,巴勒斯坦人權中心也要面對讓人們的生活難上加難的當地哈馬斯,比如他們不給巴勒斯坦人頒發旅行許可或者當地法院不久前對一名引渡回來的人判處死刑等等。在約旦河西岸則是言論自由受到限制,警方威脅恐嚇居民,自治當局腐敗以及以權謀私等問題。

多次入獄

蘇拉尼曾在貝魯特和亞歷山大攻讀法律,目前生活在加薩市。他為無數獄犯和被告作過辯護。蘇拉尼說,他不怕在任何法庭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為此,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自己多次被關押並遭受酷刑。1979年他首次被捕,在以色列被關押了三年。之後又多次被判刑入獄,被禁止出境長達13年時間。他的辦公室和住家一次次遭到突擊搜查,此外還相當於被禁止從業,因為不準他去拜訪委託人。

巴勒斯坦自治當局也曾將他逮捕,因為蘇拉尼不斷對奧斯陸協議下建立的新的法律體系進行批評。1995年,蘇拉尼成為巴勒斯坦自治當局的首位政治犯。當時他表示,我以為反對佔領的鬥爭是最困難的,但是,在自己的政府中為民主、正義、法律和人權鬥爭,則更為困難。

獲釋後,蘇拉尼成立了巴勒斯坦人權中心。多年來,有64名工作人員的該組織在加薩城、拉姆安拉等地贏得了聲譽。他們的工作不僅限於法庭辯護、請願,也對侵犯人權的事件進行追蹤和記錄,並為阿拉伯世界的律師組織學習班。在國際舞台上,蘇拉尼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和聯合國、歐盟、國際紅十字會以及國際刑事法院合作。蘇拉尼說,我們希望巴勒斯坦自治當局能夠簽署《羅馬規約》,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巴勒斯坦侵犯人權的案例提交國際刑事法院。

蘇拉尼:沒有權利放棄希望圖片來源: ABBAS MOMANI/AFP/Getty Images

蘇拉尼在美國也不受歡迎。他的名字被列在一份黑名單上。但奇怪的是,他卻是羅伯特-甘迺迪紀念獎的獲獎人-一個美國最重要的正義和人權獎項。這位兩個孩子的父親說,他對此並不在乎。同樣, 過去幾十年來的打擊也不能阻擋他走自己的路。他說,"這並不太容易,但是我們沒有權利放棄希望。"

作者:Ulrike Schleicher 編譯:樂然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