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瑞典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獲獎者呼籲歐洲學習美、中

2025年10月13日

經濟學家喬爾‧莫基爾、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榮獲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13日在斯德哥爾摩做出以上宣佈,以表彰他們對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理論的闡釋。阿吉翁獲獎後表示,歐洲應向美中兩國學習。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5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5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圖片來源: Anders Wiklund/TT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5年度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喬爾‧莫基爾(Joel Mokyr)、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其中,一半獎金授予莫基爾,以表彰其通過歷史觀察,「確定了通過技術進步實現持續增長的必要因素」,另一半獎金共同授予阿吉翁和豪伊特,以表彰其「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持續增長的理論」。

莫基爾是美國西北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歐洲經濟史研究。阿吉翁為法蘭西公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研究經濟增長。豪伊特為美國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布朗大學經濟系教授,主要研究宏觀經濟學與貨幣經濟學。阿吉翁與豪伊特共同開創了 「熊彼特式增長範式」(Schumpeterian Growth paradigm)。熊彼特於20世紀40年代提出「創造性破壞」理論,指出優秀的企業家會通過創新打破市場現狀,擊敗守成企業,淘汰既有的生產技術或組織架構,從而推進經濟增長。阿吉翁與豪伊特1987年寫出了題為《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增長的模型》的論文,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描述了創造性破壞,即新產品、更好的產品不斷取代舊產品的過程。

創新推動經濟增長圖片來源: Jonathan Nackstrand/AFP/Getty Images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聲明中表示,獲獎者的研究成果闡釋了科技如何催生新產品和新的生產方法,取代舊產品和方法,從而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促進健康。

聲明中說:「在過去兩個世紀裡,世界首次實現了經濟持續增長。這使大量人口擺脫了貧困,並為我們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獲獎者也表明,這樣的進步並非理所當然。頒獎聲明寫道:

「在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間經濟停滯,而非增長才是常態。他們的工作表明,我們必須意識到並應對持續增長面臨的威脅。」

阿吉翁呼籲向美、中學習

阿吉翁通過電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完全沒想到會得獎。他同時呼籲歐洲向美國和中國學習,認為這兩個國家「找到了協調競爭與產業政策的方法」。「在歐洲,我們以競爭政策的名義強烈反對任何形式的產業政策。我認為我們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找到協調國防、氣候、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領域產業政策的方法,我們在這些領域擁有非常出色的研究」,阿吉翁說道。

(路透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