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講述反右歷史,《夾邊溝》爭威尼斯金獅獎

2010年9月9日

據來自台灣媒體消息,由中國導演王兵執導的電影《夾邊溝》,在2010年9月6日開幕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引起關注。在威尼斯電影節開幕當天下午的發布會上,王兵稱,希望通過電影的形式來尊重、回顧、正視歷史。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會標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本次參選金獅獎的華語影片只有一部《通天神探狄仁傑》,在最後一刻,王兵導演攜敘述中國反右歷史的華語片《夾邊溝》(義大利片名為《il fossato》)參與競逐金獅獎。

此片是根據作家楊顯惠的《夾邊溝紀事》改編,王兵與夾邊溝的歷史有一份憂傷的聯結,他自幼喪父,讀過《夾邊溝紀事》一書後,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慘死在那裡。歷時多年,他又走訪了其他夾邊溝歷史的親歷者或是親屬,創作過程中也曾用採訪素材拍攝了夾邊溝倖存者口述形式的紀錄片《和鳳鳴》。

《夾邊溝紀事》揭開塵封多年的中國反右苦難史

夾邊溝是在甘肅酒泉戈壁沙漠中的一個勞改農場,1957年到1960年,有三千多名右派被遣送至此做苦役,並經歷了大飢荒,只有五百多人活著離開。《夾邊溝紀事》一書2000年起在《上海文學》和《小說界》上連載,一度引起轟動。其後由全國多家出版社結集出版。楊顯惠在後記中寫道:夾邊溝事件是當時甘肅省委極左路線的產物,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是甘肅歷史上慘痛的一頁;是二千四百多名右派的苦難史。但是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已經不多了,當年的事件製造者有意把它封存起來,當年的生還者大都謝世,少數倖存者又都三緘其口。作者將調查來的故事講述出來,意在翻開這一頁塵封了四十年的歷史,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並告慰那些長眠在荒漠和戈壁灘上的靈魂:歷史不會忘記夾邊溝。

中國觀眾可能無緣觀看此片

據路透社報導,王兵在製作筆記中稱《夾邊溝》可能是第一部直接描述"現代中國"政治歷史中對右派的處理,以及他們勞改營中的遭遇的電影,該主題至今仍是中國執政黨的禁忌,影片極有可能被中國政府認定為題材敏感而無法在中國上映。

中國著名作家、公共知識分子余世存是導演王兵的摯友。他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認為王兵多年間堅持做一部影片,在當今浮躁和商業化的中國社會中,本身就有一種社會意義。作家和導演等都應該擔當講述和傳承真實歷史的責任。史海鉤沉,沉重的一頁翻到了公眾面前,提示著歷史不應被重塑,必須以對生命尊重的名義,守衛記憶。

作者:吳雨

責編:瀟陽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