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謹防「蝗蟲」蠶食金融市場

Sabine Kinkartz2007年11月15日

廚房衛浴配件生產廠「高儀」幾年前被外國金融投資商收購。當時這家企業運作良好、訂單豐厚,高儀自己的資產佔50%,資金雄厚。但是投資商為了盡快盈利而大筆借貸,將企業榨乾後又賣給了另外一個投資商。這樣的情況不斷反復直到企業破產。德國勞動部長明特菲林將這些投資商稱為「蝗蟲」,有關對沖基金的討論也自此開始。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是說得多做得少。

大舉入侵

在國際金融市場裡打滾就等於在即將爆發的火山上跳舞。僅全球資產的巨大數額就會帶來壓力。在過去30年,該數字從120億美元增長到了1400億美元。人們將這些資金投資在全球的股票、原料以及貨幣市場,希望獲得高額利潤。但是一旦全球金融體系遇到危機,就會出現災難性後果。包括德國總統克勒在內的很多人都看到了這一問題。「貨幣發行銀行和財政部也應該考慮一下。他們應該告訴人們,金融市場哪裡存在著危機。誰在控制著它,如果出現問題,誰要付出代價。沒有人可以確保,下一次金融市場的危機不會給全球經濟帶來沉重打擊,使全球居民的工作和收入受到嚴重負面影響。」

首當其沖的是對沖基金。兩年前,對沖基金在德國引發了有關「蝗蟲」概念的激烈討論。投機商在利潤最高的領域投資,收購企業,將其分解,然後再將盈利的部分賣掉。財政部國務秘書托馬斯•米羅夫介紹說,「我們這裡所提到的基金並不一定是高額資產,而是有升值潛力的資產。投機商大量貸款,進行投資。」

德國的對沖基金自2004年以後受到嚴格控制。提供商必須事先對投資資產的全部虧損可能性做出警示。德國資本投資公司協會的拉爾夫•迪斯特介紹說:「基本上,所有所謂的蝗蟲的總部都在倫敦。其原因在於,倫敦的稅法不會經常出現改變,因此投機商在那裡也比較安全穩定。」

而且在倫敦,期貨投機商不會受到任何控制。儘管德國今年努力將控制對沖基金提上工業八國的議事日程,但是金融投機者仍然可以為所欲為。德國財政部長施泰因布呂克也承認,各國並沒有採取具體的措施,只是呼籲投資者、貸款方以及監控部門,對可能出現的期貨基金危機保持警惕。

由於在國際層面無法取得一致,德國政府只能單獨行事:通過修改法律,使公司收購行為更加透明,同時保證企業委員會的知情權。除了保值期貨基金,外國的國家基金也會受到控制。中國政府宣佈未來將把一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國家基金用於投資,德國擔心,這樣一來自己的核心技術有可能被全部出售。僅在中國、俄羅斯、以及海灣國家,國家以及政府控制的投資金額就達2萬5千億美元。但是德國政府的計劃也遭到了經濟學者的質疑。德國政府經濟顧問小組成員毛諾表示:「關於國家基金的爭論不斷擴大,現在已經變成了是否應對所有外國投資進行限制的討論。這涉及到了資本流通自由的原則。值得注意的是,開放資本市場對德國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德國是資本輸出國,全球金融市場的開放對德國公司至關重要。」

今後如果外國投資者準備收購德國公司25%以上的資產,而國家安全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威脅,聯邦政府將使用否決權。當然,很多工業國家也都存在類似的保護本國企業的措施,尤其是英國、法國以及美國。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