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讀書國德國:許多人光買書不讀書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12月19日

在德國的火車、電車、公共汽車裡,在車站、醫院、當局機構,到處可以看到乘坐或等候的德國人在讀書看報。中國人初到德國,會為這種中國見不到的異國風光感到驚訝。然而,一個新的調查報告告訴我們,德國大多數的書是買來做擺設或其它用處的,還有不少德國人幹脆拒絕讀書。

這種精裝本的辭典適用於美化家居圖片來源: dpa

這個調查報告是受德國書商業交易協會委託,由消費研究協會(GfK)等機構完成的。這些機構在2005年6月對1萬名10歲以上的德國人做了民意調查,調查報告的標題是「2005買書人和讀者」。

實用的書 書的實用

德國海瑟網對這個調查報告的一篇評論文章是這樣總結買書的意義的:「書是很實用的。靠它們的幫助,可以穩固搖晃的沙發,壓平色彩斑斕的秋葉,改善屋裡的音響,裝飾性地填滿書架牆,給客人帶來震驚。自然也可以拿來送人,比如讓買書人的品味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不就是因為,實在想不出買其它什麼禮品更好。當然也是可以拿來閱讀的。」

書有那麼多出人意外的用處,那麼,什麼人用它來幹什麼呢?這個調查報告把德國人就其書緣分成八類人:拒絕書者,偶然讀者,借閱書蟲,少量使用者,平均使用者,愛買書的書蟲,書架陳設者,買書的不閱讀者。

拒絕書者

顧名思義,這是些對書毫無興趣的人。別看德國人那麼愛讀書讀報,這類人卻也佔了9%。男性公民比女人的讀書欲更弱一些,佔了這個不大但也不太小的人群的55%。

偶然讀者

這一群人可能全世界都差不多:是最大的一個人群。在接受盤問的德國人中,他們佔了36%。他們有時讀些書,有時也買個一本書。這些人裡,有的是貧窮的大、中、小學生,偶然買本書才是他們的經濟條件所允許的;有的是一家之長的當爸爸的,他們在業餘時間要做許多事,跟家庭在一起,寧可不讀書。

借閱書蟲

這些人讀書而幾乎不買書,這個人群也相當的不小,佔了受盤問者的21%。這個人群裡,女人佔了一大半,達61%,他們多半有平均水準的收入,所以,雖然他們讀書大大多於買書,其中卻也有57%的人擁有200本書以上。

少量使用者

「少量使用者」是個什麼概念呢?按調查者的定義:這些人有很多消磨時間的方式,讀書只是其中一種。這個人群中55%的多數是女性的,多半在50歲以上,擁有超越平均水準的收入,一大半人(72%)擁有不多於200本的書。他們有很多的愛好,比如也經常去電影院和劇院。

平均使用者

所謂「平均使用者」,調查者給的定義是:收入相當於平均水準,家裡藏書較多,他們也像少量使用者那樣,常去電影院和劇院,但他們對書的愛好與重視要超過少量使用者。這個人群中,一多半也是女性的,佔了57%,有58%的人過了50歲,有58%的人家裡的書量超過了200本。

愛買書的書蟲

這個人群是書店主、書商們最喜歡的了。他們中大多數的年齡在30至49之間,也有不少是過了50的。他們中間四分之一的人,淨收入在每月3500歐元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家裡藏有500本以上的書。用調查報告作者的話說:閱讀是愛買書的書蟲的一種興趣愛好,他們對市場上有什麼書很清楚,始終關注新書的出籠。

書架陳設者

這些人也是書商們的寵兒,但他們要的恐怕多是「漂亮的」書。他們中也分為兩個群體,其中一部分買書時也經常打定主意要閱讀所買的書,但大多數買來的書最後不經閱讀地進入了書架。還有一部分人那就是根本就不考慮閱讀的了,他們買書就是為了家居美麗,裝飾而已。「書架陳設者」中,也是女性居多(56%),50歲以上的居多(58%),他們的教育水準和收入多屬於平均水準,其中57%的人擁有200本以上的書。他們對書業的貢獻可也真是不小的了。

買書的不閱讀者

這個最古怪的群體佔的比例很小,但畢竟也有個2%。這個群體的男女比例大體相當,其中60%的人過了50歲。他們買書幹什麼呢?不是贈送就是存入書架。他們尤其喜歡昂貴的精裝本書。這群人經常在書店裡轉了半天空手而歸,原因是他們很缺時間,還沒有選定什麼,就必須匆匆地離開了。(平心綜合報導)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