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讀者來函(4)探蒂滕背景 遊行者自報家門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4月11日

蒂滕引起的反響之大確實出人意料。有的讀者還找到了關於蒂滕此人的資料。有的來函者是參加了北京反日遊行的。還有告知中國媒體按政府通知刪除有關遊行報導的。為此我們再次選擇個別來函,刊登在此。來函過多,不能全部刊登,還請諒解。

1937年,日本攻打上海。圖為上海逃難人群圖片來源: AP

Lezengl:

編輯先生,

我看了蒂滕先生對日本教科書事件的評論後感到驚訝和遺憾。但是,當我真正瞭解到蒂滕博士先生(Dr. Markus Tidten)的身份和日本情節之後,我對他會作出如此評論就不感到意外了。

蒂滕先生是德國康拉德‧艾德諾基金會日本項目的顧問,1985年至1992年在該基金會駐東京代表處工作。他的研究領域是日本、東北亞的外交與安全問題。蒂滕先生現在是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下屬的德國國際政治與安全研究所的科研人員。

蒂滕先生對日本教科書事件的評論是基於他在日本的經歷和對日本的認識。這種評論之所以不能被大多數中國讀者接受,是因為他已經認同了日本政府或者官方對歷史教科書採取的立場。蒂滕先生眼中的日本官方的所謂「失誤」,只是審定過程中一個技術性問題,而不是原則性問題。於是蒂滕先生就迴避了修改歷史教科書涉及到的日本淡化、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的本質問題。

蒂滕先生避開本質問題不談,卻大談中國民間的抗議行動被政治化。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有失一個專家的身份。蒂滕先生是研究日本的學者,對日本的歷史,特別是對日本作為加害國給亞洲有關國家帶來災難的歷史應該非常瞭解。同時,蒂滕先生作為一個德國人,應該非常清楚同樣是加害國的德國對二戰的反省和認罪立場。奇怪的是,蒂滕先生對此卻隻字不提。在這一點上,他應該向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和前總統魏茨澤克學習。這兩位德國政治家在訪問日本的時候都公開要求日本認真反省歷史,以此改善國際形象。

蒂滕先生的不高明之處還在於,他對中國的情況妄加猜測和評論。蒂滕先生說,「就我所知,在中國沒有人對日本政府審議教科書的背景進行準確的討論,……。」其實,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在中國北京、上海召開過多次國際教科書研討會,與會者包括來自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德國、美國的學者,其中就深入地討論過日本政府審議教科書的背景。有關這方面的消息,中國的報刊都報導過。奉勸蒂滕先生在研究東北亞問題時把眼光放開闊一些,多瞭解一些日本以外的世界,不要也學得像日本人那樣目光短淺。

最後,我想給《德國之聲》中文網提一個建議。在今後進行專家訪談時,最好先介紹一下專家的情況。此外,提問的技巧和水準也很重要。我認為,這次對蒂滕先生進行採訪時,提問的內容和水準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德國之聲》記者不能問蒂滕先生這樣的問題,比如:在德國,歷史教科書是怎樣審定的?為什麼在德國否認奧斯維辛大屠殺的人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德國之聲》能夠全文發表我的看法,我將非常感謝。

Lu Y. (北京一個遊行參加者)

中國公民的反日大遊行完全是出於自覺

尊敬的德國之聲

作為一個北京公民,我多次到過德國旅行,我非常喜歡德國的風光和現代社會,我也去過許多國家,但唯獨有一個國家是我最厭惡的,就是日本。我不去日本旅行的目的,就是不想讓日本賺我的一分錢,哪怕是一分錢也不給日本。我參加了4.9日反日大遊行,焚燒了日本國旗,也算是替在德國工作的中國同胞出口惡氣。德國和日本在對待二戰問題上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我許多次在網上看到日本人在中國撒野,真後悔沒有在現場,否則本人肯定對日本人大打出手,豁出去坐中國的監獄,也要把日本人打的鼻青臉腫,滿地找牙,本人身高1.85米,體重100公斤,曾經是運動員出身,儘管45歲,但身手仍矯健,奮勇不減當年,如果出現痛打日本人的照片,請貴社不要吝惜版面和照片。

感謝貴社提供的機會。

Dennisyang:

觀 非理性民族對理性專家的討伐

呵呵, 那麼多憤怒申討德國專家的帖子,我又能說什麼呢. 這不正是現實中國情緒的生動寫照嗎?--成為被社會學家觀察的生動對象的對象們本身永遠不會對自己有所分析乃至有所體悟, 這也許正是社會學分析的殘酷的一面. 好在我個人異常幸運在進入大學以後逃離了這個悲哀的境地. 不得不笑話笑話某些中國可愛的憤怒人士們對蒂先生的要求:"請你深刻體會中國人民的感情",上帝, 要知道, 一個馬克思的信徒永遠不會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嚴肅點評家.

在30年代的德國, 當你要認真分析"貪婪的"猶太人是否在剝削偉大的日耳曼民族的時候,你也會得到一樣的結果. 也許說瘋子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瘋子 這話有點過, 但是對這些大腦已經怒燒到赤紅的"有閒人士" (不得不用這個詞--值得提醒提醒大家看一看, 反日活動的參與者,幾人是拚死拚活墊下中國經濟繁榮的血汗基石的可愛淳樸的農民工?) , 任何分析都是對牛彈琴.

末了, 繼續憤怒,吼叫,紅旗狂舞吧, 讓中國成為 德國,日本,塞爾維亞之後第四個歷史上留下污點的民族,也許對中國本身是一件好事情,儘管這道路的代價實在是太大...

我文筆不好,經同意,轉送一位在日本留學生活的北大師兄的文章, 談論的是網路和中日的關係, 雖然我不指望那些憤怒人士有任何耐心看完它.(也許他們在看到這句話之前已經開始寫對我的申討書了,呵呵)

(由於篇幅原因,所附關於憤青的文章有刪節)

SIGH,我是九十年代的憤怒青年。那時候沒有網路,更沒有論壇。但是我們曾經有辦報紙,我們有發傳單,雖然我們關心的不只是日本,但是當96年保釣運動發生時,我們也曾串聯號召遊行。我們不謾罵,我們找資料,分析,寫文章,但是最後報紙被封。我們沒有動不動就打愛國旗幟,也沒有動不動就扣別人漢奸帽子。所以我看到現在那些只知道亂罵亂叫囂殺人的fq就很郁悶。現在有些fq們的「愛國」行為簡直比撒尿還容易,撒尿還得走幾步,拉褲鏈,洗手。網上無聊謾罵卻只要動倆下指頭,製造的說到底卻是比尿毒素更沒有意義的東西。所以有時候免不了也想學九斤老太說一聲:「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我討厭無聊的謾罵,但是這不是說不容許罵。相反,我認為憤怒是青年們的天職。真是,正因為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要警惕這個能量寶藏被惡意利用。青年們的憤怒可以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動力,也能夠成為摧毀一切的巨錘。倘若青年們從小便被誤導,就可能像《動物莊園》裡頭的小狗一樣,成為納粹豬的爪牙。

我是學計算機的,正是看著網路在中國從誕生到壯大如今的那一代大學生。也是最早接觸BBS的群體之一。網路從最初的相對高知層次到今天的三教九流,龍蛇混雜,我都是清醒地一頁一頁地翻看了的。教育部封高校BBS無疑是可恥可悲的,但是其中指出的一些當前網路的弊病卻也是我一直在苦思而不得解的。我曾經也想過,為什麼BBS只在我們中國的高校如此繁榮昌盛?難道只是因為言論不自由嗎?網路這個對真理和謠言,對讚美詩和最齷齪的謾罵可以毫不加區分地以光速傳播的工具,這個訊息的原子彈發射器,對我們祖國的確是影響深遠。利用得好的話,它可以大大縮短我們的民智開啟過程,從而快速建造我們的智力寶庫,如果真能夠使國民中的一半以上得以受到良好教育,那麼我們擁有的智力蘊藏量就遠勝美國,那麼中華振興就會「不由自主」地實現。但是,如果一半以上民智得以開啟,我們的一黨專政制度就必定垮台。所以我們的政府對待網路的態度是踟躇的曖昧的;尤其在網路經歷最初發展段給其他產業帶來正面刺激之後;到了規模宏大的今天,隱約呈現出可以引發輿論洪流,比如孫志剛,比如東北寶馬車撞人事件等等;已經變得十分警惕。這些事件,一如當初F-L-G包圍中南海一樣,想必是讓當局者們心頭暗驚的,也因此必定招來對網路的進一步管理和控制。

話題扯遠了。回到中日關係,我曾經認真地反思過我自己一切知識的來源和可靠性。我覺得這是每個青年人值得做和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子可以防止你被欺騙而不自知。我反思的結果是發現我原來有那麼「常識」是錯誤的是被填鴨的,更糟糕的是發現有些東西即使你自己清楚它的不對,但是某種價值觀已經通過二十餘年的強化在你心底生根,使你無法清除。比如對很多我們同時代或者更年青一點的年輕人來說,就有對日本的仇恨。

有些仇恨,是自然的。有些仇恨,卻是像MATRIX裡頭的電子跟蹤器一樣,是被強行播種的。它或強或弱可以控制你的激情,可以通過到一定時候施加外界的刺激讓你體內產生荷爾蒙。這就是仇恨的凝聚力。愛的形式是多樣的,恨卻往往是單一的專心的。因此恨的破壞能力也是巨大的。我們都是在仇恨式愛國主義中長大的,我們對愛國之愛是通過恨來感受的,我們的知識又是那樣的不全面,這就注定了我們很多的激情將會被利用被浪費。

對於日本,我也是專心致致恨了十幾年的。小時候玩游戲,最早是抓國民黨特務,打倒四人幫什麼的。後來就百川東到海,仇恨的洪流全到了日本海。到我後來發覺我對日本的恨原來是這麼蒼白而偏執時,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目標縮小到它們的右翼軍國勢力。我通過有限的資料證明一下他們的確可恨,並由此感到高興,為自己可以有所選擇而高興。

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說中國人沒有反日情緒,但是中國人民肯定都笑了。我記得小時候的課本裡頭並沒有怎麼強調不要恨日本而要專門恨軍國主義。那時候我的歷史還常常是滿分,連那些最無聊的某某歷史事件的用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解釋後的歷史意義我都曾經背得很熟,只可惜今天全部忘了,而且為自己記憶力最好的時候花無數時間背那些垃圾而感到無比氣憤。

我一直覺得外交部發言人大抵是世界上永遠的撒謊職業,而且很奇怪為什麼偏偏有最多的記者招待會由他們召開,全世界的政客們似乎都在樂此不疲地玩著彼此欺騙合作欺騙的扮家家酒一般的游戲。

我討厭被欺騙,也討厭軍國主義。但是這十年來我一直在看著中日關係的互動,我很想知道日本為什麼右翼勢力抬頭。同時我也震驚於日本三十年內從廢墟到世界第二的奇跡,另外,我對中日韓的文化統一大同抱有幻想(不知道印度人怎麼想)。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促使我來到日本,想要近距離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當初家裡搞不明白為什麼我拿了美國高校的OFFER卻來了日本,自己回想起來也覺得是鬼使神差來日本的。

從激情到有理智的激情到有激情的理智,這於我到底是自然還是不自然,現在看來已經不那麼清晰。但是畢竟是這麼走過來的,也希望不變的是永遠的激情永遠的青春。我祈禱我們的青年能夠永遠有激情,更祈禱這激情逐漸多樣逐漸理性不被濫用。

Brooks :

中日恩怨何時了?

我是一個加拿大留學生,非常羨慕加拿大的多民族(包括中,日,韓人)和平共處的社會。相反,非常擔心現在中日矛盾愈演愈烈的後果。

大家都知道,中日是誰也吞不下誰的,彼此相鬥肯定是兩敗俱傷。中國有句俗話叫冤家宜解不宜結,中國人可以上街遊行表達對日本佔釣魚島,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不滿,但是砸壞駐中的日本機構,打傷在中國的日本人只授日本抨擊中國的口實,顯得中國人的狹隘。而且我認為在中國的日本人和機構本可以成為讓其人日本人瞭解中國的橋樑。我們還是不要自己毀了這些橋樑的好。

比較同屬於島國和大陸的英法關係和中日關係有幾分類似,但是英法最終走向和解和融合,但是也是以無數次戰爭和生命換來的。中日矛盾的深刻比英法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難道我們非得要經歷更過的戰爭和犧牲更多的人才能換來和解嗎?

現代武器的威力已經讓人類承受不起戰爭的後果,人類應該有相對應智慧去避免自我毀滅。趁中日關係還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前多想想未來。

中日的真正和解需要雙方的共同的努力,真心希望中國人能放下歷史包袱,在據理力爭時保持冷靜和克制;日本人也能放下自傲,正確面對歷史。共同化解之間的仇視。

和平和融合因該成為未來地球上所有族群的趨勢。

Yu HM.:

對於蒂騰評中國反日的一點資料

對於蒂騰所言,中國官方是支持民間的此次反日活動的,我不同意這種看法。

我在中國廈門的一個私人BBS上,發表一個帖子,轉載了BBC的新聞,報導中國許多地方發生反日遊行示威。但是,這個帖子被迅速刪除,網管發給我一個消息,如下內容:

[Discuz!] 您發表的主題被執行管理操作

來自: 廈門小魚

到: 魚頭大仙

時間: 2005-4-10 22:45

內容: 這是由論壇系統自動發送的通知短消息。

以下您所發表的主題被 廈門小魚 執行 移動 操作。

主題: 聯合早報BBC-NEWS:北京、廣州、深圳爆發大規模反*日*游*行*示*威!

發表時間: 2005-4-10 21:46

所在論壇: 【轉貼文章】

操作理由: 根據有關部門通知刪除此類訊息,請勿再發,謝謝合作!

如果您對本管理操作有異議,請與我取得聯繫。

返回 - 回復 - 轉發 - 標記未讀 - 下載 - 刪除

請您看看,政府根本反對大量的反日言論在網上和現實中出現,更不可能支持這些活動。

您對中國的瞭解是非常欠缺的,停留在西方有偏見記者的認知水準上,對此,我感到非常遺憾。

讀者來函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