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據路透社引述美國銀行的分析師觀點,認為所謂「雪球」衍生性金融產品的效應,是這波股市下滑的原因之一,拖累原已疲軟的股市。這波雪球效應如今不隻影響中國股民,南韓也有不少散戶受到衝擊。
什麼是「雪球」?
中國的「雪球」是一種與特定的股票指數(例如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掛鈎的高風險投資產品;只要此一指數維持在預先設定的範圍之內,投資人就會獲得類似債券的收益。
若指數上漲到所謂的「敲出」(knock-out)價格以上,則合約終止,投資人獲得此期間內的收益;若下跌到「敲入」(knock-in)價格以下,則投資人可能要承擔本金虧損的風險。
中證1000指數本週跌破5000點,觸發了許多「雪球」產品的「敲入」事件,導致股票期貨被迫拋售,也進一步對市場造成壓力。瑞銀集團的分析師估計,目前「雪球」產品未清償的名目本金約為500億美元,且約有40%可能已觸及「敲入」價格。
延伸閱讀:中國股市跌不停 胡錫進:為股市表現難過
一位投資散戶施先生(音譯)向路透社表示,2023年初,投資了跟中證1000指數掛鈎的2年期雪球產品,總價100萬元人民幣。
施先生投資時,原本期待可以獲得至少8%的收益,然而他投資的產品在本週一觸及「敲入」價格;如今,除非指數在1年內回升40%、至7000點的水準,否則他就不但賺不到錢,還會損失部分本金。
彭博社指出,這種產品近幾年在中國相當熱門,提供產品者包含中國最大型的券商,如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理論上,一連串的雪球產品的「敲入」事件,不會直接影響中證500或中證1000指數,只會影響期貨。分析師一般認為,並不存在直接影響實際股票的即時機制。儘管如此,市場仍會對任何可能的傳染效應而產生不安情緒。
路透則引述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表示,雪球效應是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亦拖累了本來就已經疲軟的中國股市。該行預估,若中證500指數或中證1000指數再下跌6%至7%,將會引發新一輪「敲入」衝擊。
2021年,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曾要求,企業應確保其雪球產品只消售給合格的投資者,並充分披露相關風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規定,對雪球產品的投資上限是公司總資產的25%。
延伸閱讀:中國股市慘跌 「這可能是投資者能承受的最後一滴水」
據路透社報導,聯博資產管理公司資深投資策略師David Huang上週五(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雪球」產品類似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販售的指數掛鈎產品,投資人押注美國股市跌幅不會高於25%或30%。
他說:「結果,你認為不會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這也顯示A股可能確實處於「最後一輪下跌」,暗示相關的拋售可能代表股價幾乎要觸底。
從進出口到信貸投資,從零售到房價,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更糟糕的是,大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違約風險,金融信託集團理財產品出現逾期兌付,這些令人擔心的訊號預示了新的風險。
圖片來源: CHINATOPIX/dpa/picture alliance8月初,中國又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巨頭碧桂園面臨違約風險。該公司有2筆美元計價的債務8月8日逾期未支付利息。作為少數尚未出現違約的中國大型房企之一,碧桂園的「爆雷」是對本已脆弱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又一打擊。在本次房地產危機中首先觸礁的恆大集團則於8月17日依美國《破產法》,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恆大的負債高達3300億美元。其在2021年底發生違約,導致中國各地出現大批未完工的爛尾樓。大多數分析師認為,未來幾個月內,中國的房產價格和銷量仍將進一步下滑。
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金融信託行業也出現危機。在7月底傳出中融國際信託集團無法按時支付票息和本金消息後,中國媒體8月中旬報導,數十種中融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兌付。該集團北京總部前發生投資者要求還錢的抗議(圖)。中融管理著約1380億美元資產。許多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通過信託公司進行項目融資。控制中融的中植集團管理著超過一兆元人民幣的資產,也承認有流動性困難。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影子銀行的資金總量大約為3兆美元,相當於英國國民經濟的總體量。影子銀行的一系列支付違約行為可能會引發廣泛的連帶效應。
圖片來源: REUTERS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7月經濟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產出和投資增速都低於預期。這顯示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商業和消費引擎動力嚴重不足,通貨緊縮風險上升。同時,7月份中國銀行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降,其中信貸增量比六月份驟減了89%,是2009年11月來的最低的新增貸款量。
圖片來源: BRENDA GOH/REUTERS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七月份中國外貿數據遠低於預期,進口同比下降了12.4%,出口則萎縮了14.5%。根據中國商務部7月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的外國對華直接投資(FDI)較去年同期下降2.7%;二季度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同比下降20%。而彭博社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所公佈數據的計算則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外商直接投資負債同比暴跌87%。儘管有中國專家在財經媒體分析稱,上述數據差別源於統計口徑不一致,但外資流入明顯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
圖片來源: Wang Chun/CFOTO/picture alliance今年以來,中國的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4月份突破20%,6月份已升至21.3%。各項經濟數據低迷讓民眾對經濟前景和就業形勢的焦慮增加。而國家統計局8月卻宣佈,全國青年人等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暫停發布。這一消息引來民眾的廣泛批評和嘲諷,有網民戲稱當局這次從工具箱中拿出的是「眼罩」。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根據路透社8月18日對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和野村證券五大券商此前以及最新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的對比,摩根士丹利將對中國2023年的GDP增長預期從此前的5%下調為4.7%;摩根大通從5%下調至4.8%;巴克萊銀行從4.9%下調至4.5%;德意志銀行研究中心從5.3%下調至5%;野村證券從5.1%下調至4.6%。路透社指出,主要券商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背景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使得經濟增長前景進一步惡化。
圖片來源: 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Getty Images 韓國散戶受中國股市下跌波及
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社報導指出,除了中國散戶受影響外,投資與香港恆生指數掛鈎之金融產品的韓國散戶,也因恆生指數本月下跌11%而受衝擊。
據韓國各大銀行統計,截至本月19日為止,其主要銀行銷售1月到期、價值4326億韓元的金融產品中,已經損失了2164億韓元。韓國金融監管機構自1月8日起,調查12家銷售與中國股票掛鈎的韓國本土銀行和證券公司,檢視是否有不當行為。
監管機構估計,有多達115億美元、與港股指數掛鈎的商品中,將有20%在2024年第一季到期,32%於第二季到期。這些衍生性商品的巨額損失,可能在未來陸續顯現。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