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反抗提升了其在西方的聲譽
2010年1月15日《日報》在文章中寫道: "谷歌反抗北京的檢查部門大大提升了自己在西方世界的聲譽。對這個搜索引擎巨人來說,這樣的聲譽目前很有用處,因為過去一段時間,谷歌象兇猛的章魚一樣到處收集數據資料,轟動了新聞界。而現在傳出的訊息是,谷歌不願損害言論自由,為了這一理想,甚至不惜遭受物質損失。那麼,還有誰能繼續指責這個網路巨商呢?
谷歌的經濟損失看來在掌控之內。約有三億四千萬網民的中國當然是一個龐大市場,但分析家認為,中國的網上廣告市場仍然有限。與德國這裡不同,谷歌在中國並非天字第一號的搜索引擎,30%的市場份額顯然處於中國的競爭對手百度手中,谷歌在中國市場上的收入只佔其總銷售額的1%。
令人可悲之處在於,這一行動並不能促成中國實現網路言論自由,北京想必不會因谷歌撤離中國而改變實施新聞檢查政策的根本方針。如果谷歌撤出中國市場,百度將接手,而百度更加直接處於中國政府的檢查之下。"
《南德意志報》認為,谷歌的決定就像一個國家宣佈準備與另一個國家中斷外交關係,谷歌"作為世界政治活動家"邁出了"正確的一步"。其中雖然有商業考慮,但無可指責:
"對谷歌來說,保護用戶言論自由、免受打壓並非崇高的價值觀,而是商業基礎,就像民主、自由和富康一向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前提一樣。所以,推翻壓迫人民的政權和獨裁者往往也符合國際大公司的利益,它們更多關注的是開放市場,而不是各國人民的解放。"
《新蘇黎世報》認為,"谷歌的決定也許並非純粹出自政治和有利人權的考慮"。除了在中國的市場佔有份額和利潤有限等因素外,谷歌考慮撤出中國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谷歌沒有真正取得經濟成就也與中國當局有選擇地攻擊外國企業有關,這就是所謂'保護本國企業免受外國競爭對手衝擊'的說法,許多其它在中國經營的企業也抱怨說,這樣的問題在增多。以保護中國居民為名進行的打擊網上色情的運動一再指向外國網路企業在谷歌的網頁,服務項目在一段時間內遭到封閉。此外,中國偏偏只指責谷歌侵犯了書籍的版權。去年九月,谷歌中國分部總裁李開復離職,李開復曾在美國接受教育,看來它也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法改善谷歌在中國的境地。"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