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治依然讓位政治

2012年7月28日

周四,中國檢方對谷開來提起公訴,指控其投毒殺害英國商人海伍德。與此同時,北京則試圖淡化低調處理薄熙來的案件,力爭在十八大前的關鍵時刻保持局勢穩定。

In this January 17, 2007 photo, former Chongqing Communist Party Secretary Bo Xilai, right, accompanied by his wife Gu Kailai, attends a funeral for his father in Beijing. Bo, who until recently seemed destined for the top ranks of China's leadership, was stripped of his most powerful posts on Tuesday April 10, 2012, and his wife named in the murder of a British businessman. (Foto:Kyodo News/China Foto Press/AP/dapd) JAPAN OUT, MANDATORY CREDIT, NO LICENSING IN CHINA, HONG KONG, JAPAN, SOUTH KOREA AND FRANCE, NO SALES
China Kriminalität Bo Xilai und seine Frau Gu Kailai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

北京政府本周決定對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提起公訴。這位曾經非常成功的律師被指控謀殺,印證了此前流傳的各種猜測。

隨著外界集中關注谷開來案件,"太子黨"薄熙來的案件就有望被相對低調處理。截至目前,薄熙來還只是被指控"嚴重違反黨紀"。

此外,谷開來被提起公訴,也被認為是為了保護其兒子薄瓜瓜。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在去年前往重慶前,曾經告知其朋友他正與薄瓜瓜就海外資金轉移一事發生衝突。

並未指控腐敗

圖片來源: Reuters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開,谷開來以及薄熙來都不會被指控腐敗。而且,一旦薄熙來的過失僅僅被侷限於黨內紀律處分的話,他甚至不會出現在法庭上。這樣看來,薄熙來所要面對的最壞結果,不過是開除黨籍。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黨內高官指出,中央政治局常委已經決定不再追究薄熙來的其他過失。此前有猜測稱,薄熙來涉嫌在黨內及軍隊高層人物間醞釀組織針對胡錦濤及習近平的陰謀政變。

涉嫌監聽高層電話

這名黨內高層還透露,薄熙來最終可能只會被指控試圖竊聽高層領導人之間的電話通信,此外,提拔重用王立軍也可能成為一項罪名。王立軍在今年2月初一度前往美國駐成都領館避難,他被懷疑捅出了谷開來謀殺海伍德的案情。

儘管有報導稱,薄熙來對案件調查組採取了不合作態度,但是依舊有跡象顯示這起案件即將低調處理。今年10月即將召開中共十八大,按計劃,胡錦濤等第四代領導人將把權力移交給習近平等第五代領導人。

本周五(7月27日),也就是檢察署正式對谷開來提起公訴後,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任何人走上刑事被告席都是普通人",這起案件"是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次特殊檢驗"。社評進一步指出,"這一案件的依法審理,將會加強中國人對法治的信心。"

法律讓步 政治先行

但是,中國法律界不少專家則擔心,當局會使司法向政治讓步;在此案中,薄熙來的嚴重情節很可能被低調處理,以對外界維護黨內團結的形象。

維權律師浦志強便質問道,谷開來的腐敗行徑為什麼沒有出現在公訴書中。他認為,薄熙來的腐敗罪行也可能會被低調處理。

其他分析人士則指出,胡錦濤在確保其政敵的政治生涯已經告終之後,有足夠理由不再繼續追究薄熙來案。外界認為,薄熙來與江澤民、劉源(總後勤部政委,劉少奇之子)、張海陽(二炮政委,張震之子)同屬一派。

目前,胡錦濤的首要利益並不在於增進法治,而是在黨內拉鋸中,讓盡可能多的"團派"人馬能夠在十八大後進入高層。

圖片來源: dapd

胡錦濤指出中共正面臨風險

7月23日,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講話,指出作為執政黨,中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形勢下,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來自外部的風險前所未有"。胡錦濤強調,必須"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胡錦濤的此番表態,被外界認為再次將鞏固執政地位置於法治建設之上,這也表明,中共領導層在短期內依然無意推動政改。

作者:Willy Lam(林和立) 編譯:文山

責編:馮海音/文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