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賴清德:中國是台灣的「境外敵對勢力」

2025年3月13日

台灣總統賴清德13日以「凝聚反併吞共識,因應中國統戰滲透」為主題,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後發表敞廳談話,談及多項應對中國的策略。

賴清德在台灣總統府前發表演說
賴清德:鼓吹戰爭不是言論自由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賴清德總統在記者會上,細數台灣軍人、藝文工作者、媒體、台商等各界人士被中國政府收買、滲透、脅迫、施壓的狀況,並提出相應的策略。

賴清德說:「他們(中國政府)的企圖是,在我們的社會中種下不和的種子,讓我們忙於內部矛盾,而忽略來自外部的真正威脅。」

恢復軍事審判引發爭議

演說一開始,賴清德就提到現役與退役軍人「出賣情報,甚至組建武裝力量,計劃傷害自己的國家和國人」。他主張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和檢調司法機關協力處理軍人的叛亂、利敵、洩密等軍事犯罪刑案。台灣國防部還將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之處罰。

此舉遭在野的民眾黨質疑是「開倒車」,似乎是讓台灣「進入准戰爭狀態」;國民黨人士亦批評這可能讓台灣「走向戒嚴」。

台灣2013年曾爆發役男在軍中受虐死亡的「洪仲丘案」,觸發《軍事審判法》修法。自此,非戰時情況下,現役軍人的刑事犯罪交由一般法院審理,而不是軍事法院。

賴清德13日演說後,洪仲丘的姊姊、前立委洪慈庸回應,當年修法「是為了終止威權時期軍審留下的遺毒」,現在若是考量國安問題、針對「境外敵對勢力」有條件恢復軍審,那就「必須清楚框架軍事審判的適用範圍」。

台灣把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

依照台灣《反滲透法》,賴清德認為與台灣交戰、武力對峙、或主張採取非和平手段危害台灣主權的國家,就是「境外敵對勢力」,而中國符合符合這樣的定義。

回應媒體提問時,他表示不擔心這會升高兩岸對立。賴清德說,「台灣是民主國家、區域負責任的一員,從來都不會是升高情勢的那一方,而是致力於區域安全穩定的力量」。

賴清德:鼓吹戰爭不是言論自由

近期陸配網紅「亞亞在台灣」被指發布影片鼓吹「武統」,遭台灣政府廢除依親居留許可。此事遭中國國台辦質疑「打壓言論自由」,但賴清德回應,鼓吹戰爭並非言論自由,而是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明確規範的犯罪行為。

他說,台灣歡迎各種背景的移民,但如果傷害台灣的「國家利益」,就無法接受。

賴清德演講花最多篇幅說明的部分,則是談台灣要如何因應「兩岸交流」被用來操作統戰。其中一項策略,是告知赴中國發展的台灣影藝人士言行應注意事項,以及明確涉及危害國家尊嚴的言行查處範圍。

為了避免中國的「文化統戰」削弱台灣主體性,賴清德還表示會更積極輔導、獎勵台灣本土文創產業及研究。

賴清德也批評中國政府「利誘」民眾申請中國居住證等各式證件,企圖混淆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對此,他要求政府機關繼續做必要的清查管理;中國民眾申請台灣定居,台灣也會要求確實依法放棄中國籍。

台灣有反彈意見認為,清查公務員是否有中國身份證可能有違憲的疑慮。賴清德回應,軍公教人士「對國家有忠誠義務」,所以此舉有必要,也「提供機會給他們表達對這塊土地的愛」。

賴清德談話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沒有什麼「總統」,你提到的也不是一個外交問題……不管民進黨當局說什麼,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改變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大勢。」

美國會否阻止中國武力犯台?川普对此不表態

00:4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