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走近馬克斯-奧菲爾斯電影節

海瞳2016年1月23日

一年一度的電影盛事馬克斯-奧菲爾斯獎電影節在德國西南部的薩爾布呂肯舉行。反映現實的難民問題受到電影人的關注。

Max Ophüls Preis Saarbrücken Logo Pressekonferenz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 Dietze

馬克思-奧菲爾斯電影節(Max-Ophüls-Filmfestival )是薩爾布呂肯(Saarbrücken)每年的文化盛事。電影節為年輕的電影工作者、初具影響的導演、評論家、演員和製片人提供展示個人電影才華與作品的平台,旨在促進德語國家包括德國、奧地利和瑞士電影后備力量的成長。自30年前馬克思-奧菲爾斯電影節創立至今,它已經成為獨具特色並且在歐洲範圍內有廣泛影響的青年電影節。

馬克思-奧菲爾斯電影節是從出生於薩爾布呂肯的德國電影與戲劇導演馬克思‧奧菲爾斯的名字而得名。馬克思‧奧菲爾斯(1902 - 1957)1933年為了免於納粹的迫害流亡海外, 1941年在美國開始第二階段的電影創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回到歐洲。在他的三十多部作品中馬克思‧奧菲爾斯對時間、空間與鏡頭運動的交接進行大膽創新,強調了"運動"即是電影生命的創作理念,形成自己的獨特電影美學。因此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歐洲導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富有盛名的《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情海驚魂》和《馬戲團尤物》。

參展影片Looping圖片來源: Filmfestival Max Ophüls Preis

吸引年輕人的電影節

馬克思-奧菲爾斯電影節對德國電影界,尤其是青年電影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年輕的電影製作人、攝影師和演員往往在這裡獲得初試啼聲的機會,邁出他們電影生涯的重要一步。例如,尼科‧霍夫曼(Nico Hofmann)作為德國最成功和有影響力的電影電視節目製作人,曾經長期為馬克思-奧菲爾斯電影基金工作,由他製作的歷史劇關於懺悔納粹暴行的《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和紀念柏林牆倒塌25周年的《伯恩霍爾默大街》,將上百萬觀眾吸引到電視屏幕前。此外,還有電影界的提爾史威格(Til Schweiger),沃爾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和多麗絲‧多莉(Doris Dörrie),都是從這裡開始他們的藝術人生。

參展影片《假期》圖片來源: Filmfestival Max Ophüls Preis

在為期一周的奧菲爾斯電影節上,有許多出自德國電影高校的青年學生的作品在這裡首演。今年大約共有65部影片參與故事片、短片和紀錄片的不同競爭單元,16部影片角逐最高獎馬克思-奧菲爾斯獎。獲獎總金額超過11萬歐元。

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題材

在本屆的馬克斯‧奧菲爾斯電影節上,反映社會現實、聚焦於難民問題都成為新的關注點。特別是在參賽的電影人中有三個敘利亞來的年輕人Roulan Jadan,Muhanad Al-Hariri 和Diana Kadah。他們的短片《回望過去》(Blick zurück nach vorne)去年在家鄉敘利亞就開始拍攝,現已在德國完成。這部電影將在電影節上展映,向觀眾展現年輕移民在歐洲的生活,並且也會幫助來自敘利亞的電影人與德國的電影界建立聯繫。此外,電影節開幕的電影《封閉空間的氛圍》(Das Wetter in geschlossenen Räumen)講述的是一名德國援助工作者在阿拉伯危機地區豪華飯店裡發生的故事。

《封閉空間的氛圍》圖片來源: Filmfestival Max Ophüls Preis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