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走進中國老人院

2012年10月17日

德國的老人護理業陷入了困境。護理行業協會和聯邦勞動署將首次到中國招募護理人員。第一個試點培訓項目明年開始,首批150名中國護士有望在2014年初來到德國。然而德國與中國養老院的日常護理工作差別很大。

圖片來源: DW / Bölinger

"你想什麼吶,趙奶奶?你認識我嗎?不認識呵--,你吃飯了沒有?"

位於北京東郊的松堂敬老院的護士高雁華(音)正在對老人問寒問暖。住在這裡的300多位老人大多已經臥病在床,許多人只是表情木然地盯著天花板。有些房間裡放了七張床,一個緊挨著一個。高雁華介紹說:"咱們醫院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老年痴呆。表現不一樣,有的比較憂郁,不言語;躁動的比較多,又喊又叫。基本上(日夜)是顛倒的,白天睡覺,晚上開始喊叫、罵人。"

在中國,傳統上老人都住在家裡由家人護理。對許多人來說,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仍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然而,中國也迅速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對像松堂這樣的老人院的需求不斷增長。目前這裡是北京少數提供全面護理的老人院之一。

多數中國老人在家中度過晚年圖片來源: AP

萬不得已的選擇

經常有大學生志願者來到敬老院為老人們唱歌。這裡的一張床位每月收費約2500元,伙食費和醫藥費不包括在內。對於一個普通收入的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因此大多數老人都是在家中無法做到全天候護理的情況下才來到這裡。88歲的王女士一年前摔了一跤,生活自理有困難,於是來到松堂。她說:"挺好,各方面都挺那什麼的。(我)摔了之後,他們就商量著說要送醫院,可大醫院不收我這樣摔了的。"

生命在於運動圖片來源: DW / Bölinger

總體來看,中國對人口的老化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裡沒有專業的老人護理工種。松堂敬老院有40名護士。"這些護士她們都是正規護校畢業的,而且也在三甲醫院都實習過。護士的工作就是每天給老人發藥、量體溫量血壓、如果有老人發燒,給他打針輸液。再有就是做一些心理護理。"

而幫老人吃飯、洗澡、上廁所這些工作則由護工來完成,她們是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的護理工,大多來自相對貧困的農村地區。高雁華說,"她們24小時跟老人吃住在一起。工作很乏味很枯燥,也很辛苦。每個禮拜也沒有休息。"

護工每月的薪水大概是2500元。與她們相比,護士們的薪水要高得多,大約是護工的2到4倍。這些護士是否願意為了更高的收入,遠赴德國,去護理那裡的老人?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高雁華微笑著說,在中國並不愁找不到工作。此外,像澳洲和新西蘭等國家也在中國招募護士,因為受過良好培訓的中國護士在其他國家也相當受歡迎。

作者:ARD 編譯:葉宣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