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31209 Depression Studenten

2009年12月11日

在德國,提到大學生的生活,人們一般會想到:早上不用早起,學期時間不長,每年假期有好幾個月。不過,德國高校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並非如此輕鬆。大多數大學生的學習安排很緊張,又要打工掙錢,還要做實習。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於壓力過大,患有心理方面的疾病。大學生服用抗抑鬱藥物的量比同齡年輕人多一倍。在去年一年,進行心理咨詢的大學生人數增加了20%。

由於不滿學費和學習壓力的德國大學生舉行罷課活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每周一到周五晚9點到凌晨1點鐘,德國明斯特大學的幾個大學生通過電話為同學們提供心理咨詢,傾聽他們的苦惱,提一些建議。他們給這一服務起名為"晚間熱線"。一位在"晚間熱線"服務的女學生說:"許多人都感到很無助,他們打電話,說不知道該怎麼辦,覺得壓力大,覺得孤助無援,家人和朋友又不在身邊。"

打電話到"晚間熱線"的人可以選擇,是同一位男生還是同女生傾訴心聲。電話兩端的人都不透露姓名。在熱線服務的學生都定期接受提供心理咨詢方面的培訓,他們不是真的給同學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但是他們也是學生,所以對其他學生的生活和心理都比較瞭解:"打電話來的人一般都是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比如孤獨,希望感情有寄託,或是經濟上困難,或是和鄰居不合等。有的人打來電話就一直哭。許多人害怕考試。許多人難以應付這些壓力。"

如果打電話來痛哭一場還不能發洩和緩解情緒的話,"晚間熱線"還給學生們提供一些專業的咨詢機構地址。德國每所高校都有一個心理咨詢處,學生可以在那裡得到專業的心理問題咨詢。心理學家榮尼克就是科隆一家心理咨詢處的負責人, 她介紹說:"多年來,主要的一些心理問題有抑鬱,不堪壓力,情感和心理偏離等。"

榮尼克還講道,讀大學的人多半都遠離家鄉,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他們要麼在經濟上還依賴父母,要麼得自己打工維持開銷,所以生活很緊張。在小學中學裡一直很優秀的學生,習慣了表揚和成績,希望在大學中仍然是優等生。這樣的學生有可能出現失眠,恐懼症,甚至暫時性失憶。德國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之一、TK保險公司2009年作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每21個大學生中就有一個正在接受心理治療。該保險公司的發言人克萊恩布羅爾說:"我們的調查顯示,在過去4年裡,大學生中患有憂鬱症和恐懼症的人數佔總數的12%以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過恐懼、緊張、不安等症狀。很令我們震驚的是,16%的大學生已經出現抑鬱症狀。原因有考試壓力,時間緊張,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等。"

幾年前,德國的高校學制進行了改革,把以前的本碩連讀,改為了學士制和碩士制。許多大學生抱怨,學制改革導致在學習內容不變的情況下,學習時間卻減少了。以前5年完成的東西,現在要在3年裡完成。此外,許多聯邦州引入了大學學費制,許多大學生還要在學習之餘打工掙錢。來科隆大學生心理咨詢處尋求幫助的人數增加了許多。那裡的工作人員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為每個人都提供多次單獨輔導。不過他們盡量幫助學生,給他們一些建議,教他們合理安排課程,克服考試緊張心理。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學生才會被他們建議去看看心理醫生,接受心理治療。畢竟作為成年人,自己學著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危機,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作者:Andrea Lueg/謝菲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