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越南之慮:中國咄咄逼人

2014年6月25日

中國在南中國海上的稱霸引發東南亞諸國深深憂慮。記者新近在越南的訪問中耳聞目見了越南人同那個新興強國打交道時的為難。

Konferenz in Da Nang Vietnam
圖片來源: DW/R. Ebbinghau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紅地金星。軍校學生,白色軍裝。身後是夕陽西下的大海,家鄉歌曲,聲音嘹喨。越南國家電視台上,愛國主義的煽情畫面一再出現。河內政府懂得激發民眾情感,—發出的訊息是明確的:中越均對之提出主權要求的位於南中國海上的東沙和黃沙群島屬於越南,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越方展出證明越南對有爭議島嶼擁有主權的歷史地圖(2014.6.21)圖片來源: DW/R. Ebbinghausen

中國的立場正好相反。5月初,首個中國鑽井平台在有主權爭議的水域鋪設後,本月中旬,第二座平台開始鋪設。亞洲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在南中國海正實施一種新的擴張外交政策。中國一步步改變現狀,導致東南亞地區以至日本和美國的不安情緒增加。就像菲律賓那樣,儘管有美國支持,相對而言較小的沿岸諸國在同這個亞洲超強打交道時頗感困惑。

對這個大鄰國的單方突進行為的憤怒情緒導致5月中旬在越南多個省份發生暴力抗議浪潮,4人死於暴力。河內當局採取嚴厲措施,對付暴力示威者。目前,局勢重新得到控制。

無休無止的爭執

只要與越南人談及領土糾紛,話題很快就會涉及兩國間充滿衝突的歷史,就會談到,公元938年,吳權(Ngo Quyen)將軍讓越南擺脫了中國的統治,實現了獨立;或者談到黎太祖(Le Loi)當年驅逐中國明朝軍隊的事跡,聽上去,好像他們還都是當代人物。

峴港展覽開幕(2014.6.21)圖片來源: DW/R. Ebbinghausen

在首都河內市中心的還劍湖(Hoan Kiem)畔消夏的一名老人說,「1000年來,這些島嶼就屬於越南,中國人的行為是非法的!」

美國全球安全智庫Stratfor地緣政治首席分析員卡普蘭(Robert D. Kaplan)也在他最近撰寫的一本有關南中國海衝突的專著中指出,「與中國的抗爭是越南歷史的核心議題」。

島嶼爭議也因此在記者本人的越南之行中如影隨形。一進首都河內的歷史博物館,就能看到欲以證明越南數百年來即擁有對爭議島嶼主權的3幅地圖。在各機場,觀光客們也得到分別以越語和英語傳達的相關訊息。在中部海濱城市峴港舉行的一個國際會議期間,這些天正展出一個展覽,陳列了作為「歷史證據」的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文件和地圖。甚至在南中國海上某些島嶼上也舉辦證明越南歷史主權的巡迴展。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訪問越南(2014.6.18)圖片來源: Reuters

抗爭還是接受壓迫?

湖邊的那位老人繼續說道,「中國人眼下在越南沿海所幹的事情讓人憤怒。但是,越南人得保持鎮靜,尋求和平解決。」邊上一位男士補充說,他難以想像,在最近的將來會發生戰爭,中越兩國在眾多領域關係密切。在河內郊外,一名老兵對德國之聲表示,「沒有人想要戰爭」。

然而,誰也說不上,該如何具體消除衝突。還劍湖畔的那些男士們都認為,越南需要國際社會幫助,因為,與越南相比,中國是一個巨人,「否則,我們沒有辦法,只能接受中國的壓制。」

想法不少,辦法沒有

在為期數天的峴港國際會議上,來自10個國家的專家們也難以找到一項具體的解決方案。紐約法學院的科恩(Jerome Cohen,中文名「孔傑文」)表示,「中國將呆在那兒。(相關國家)無所事事,這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同樣不能令人接受的是,冒戰爭風險。」他強調,中國必須在國際法框架內行動。但是,這到底應如何實現,誰也說不上。因為,中國迄今拒絕承認存在著領土爭議

日本國際大學外交政策教授布斯津斯基(Leszek Buszynski)認為,越南共產黨從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中解放出來,這是關鍵所在。華盛頓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波林(Gregory Poling)指出,應有地區層面的行動,尤其是東協應繼續為制定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做出努力。

中國在南中國海架設鑽井平台(2014.5.16)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澳洲大学的撒耶爾(Carl Thayer)則不相信行為準則會有成果,因為,中國現在就已不遵守2002年東協與中國達成的意向聲明,根據該文件,雙方將致力於制定行為準則。他建議,應將相關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另一些專家則認為,此舉不會有結果,因為,中國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

設址柏林的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專家威爾(Gerhard Will)、也認為,鑑於整個地區彌漫強烈的民族情緒和延續了數百年的成見,要實現政治解決非常困難。他指出,各政府對本國國民都是許諾多多,使得談判的空間狹小,取而代之的是情緒、宣傳和精神抖擻的軍校生。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凝煉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